文档详情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4-10-02约4.3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

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

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

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

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

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

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

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

“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

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

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

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

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

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

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

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

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

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

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

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

“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

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

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

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

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

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

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

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

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

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

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

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

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

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

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一句的理解。

【答案】(1)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

绸之路从西向东运送玉石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3)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

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解析】【分析】(1)标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从语言角

度分析,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关注,能起到引人

入胜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揭示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这样分点

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2)“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

(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一句明显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准确地说明了第2段中的观点句“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

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或“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

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

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3)“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

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