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程改革试题.doc

发布:2017-01-16约1.69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改革试题 ?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 ?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 ?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 ?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 ?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把原大纲中的七个部分缩成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并分学段进行说明;删去了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实施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三部分,并分学段加以阐述。风格上的差异。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