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类风湿关节炎().ppt

发布:2015-09-14约6.45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对称性、进行性、侵蚀性、多关节炎 系统性 异质性 RA具有以上特征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感染因子 可能致病途径(1)活化T、B淋巴细胞; (2)分子模拟; 遗传因素:HLA-DR4基因 免疫紊乱--RA发病的主要机制。 (1)关节的滑膜中有活化的CD4+T细胞和MHC- Π阳性的APC浸润为其特点。 (2)TNF-α:促使滑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破坏关节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畸形。    (3)IL-1:引起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也是造成CRP和ESR升高的主要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 病理改变之一----滑膜炎 基本病理改变------滑膜炎 (1)急性期:渗出、细胞浸润   (2)慢性期:滑膜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 绒毛----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 特点(1)滑膜细胞层大量增生 (2)滑膜下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大部分为CD4+T细胞)    病理改变之二----血管炎 造成多系统受损的病理基础 可发生在关节外的任何组织。累及中、小动脉和(或)静脉,管壁炎症和内膜增生可导致管腔的狭窄或堵塞。 类风湿结节:是血管炎的一种表现,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外被于以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间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发于35-50岁(占80%),         60岁以上者多于30岁以下者。    性别:女性是男性的三倍。    起病:     缓慢而隐匿起病最常见     急性起病(数日内起病)少见 可有发热、乏力等前驱表现   一、关节表现      1、关节晨僵   2、关节疼痛与压痛   3、关节肿胀   4、关节畸形   5、特殊关节受累   6、关节功能障碍   (一)关节晨僵:占95%以上。    表现:病变关节在夜间或日间静止不动后出现僵硬的感觉,至少持续1小时,与炎症程度相关。    缓解:经活动或温暖后晨僵可减轻或消失。    意义:晨僵时间与关节炎严重性呈正比,可作为疾病活动指标之一。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有晨僵,但不如RA明显(常1小时)。 (二)关节疼痛与压痛    常见部位:腕、MCP、PIP    其次:是足趾、踝、膝、肘、肩等关节。髋、颈椎、寰枢关节也可受累。    特点:呈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伴有压痛,受累关节的皮肤可出现褐色色素沉着。 (二)关节疼痛与压痛    常见部位:腕、MCP、PIP    其次:是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髋、颈椎等处关节也可受累。    特点:呈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受累关节可有色素沉着。    (三)关节肿胀:    原因:关节腔积液、周围软组织炎、 滑膜肥厚。    常见部位: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膝关节,也多为对称性。     (四)关节畸形  晚期表现,原因:   1、滑膜炎的绒毛破坏作用   2、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受损   3、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痉挛 掌指关节半脱位 尺侧偏斜 天鹅颈样畸形   跖趾关节半脱位和足趾向腓侧偏移    (五)特殊关节受累   1、颈椎      2、肩、髋关节:    周围软组织丰富,很 难发现关节肿胀。 3、颞颌关节     ACR关节功能障碍分级 I 级 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II 级 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工作 参与其它项目活动受限 III 级 一般的日常生活可自理 参与某种工作或其它项目活动受限 IV 级 日常生活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二、关节外表现   (一)、类风湿结节  (六)、肾     (二)、类风湿血管炎 (七)、神经系统 (三)、肺    (八)、血液系统    ( 四)、心脏 (九)、干燥综合征 (五)、胃肠道                  (一)类风湿结节   常见的关节外表现。   好发于关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