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硬化性血管瘤研究进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肺硬化性血管瘤 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of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 1956 Liebow等 硬化性血管瘤 70年代国内学者 炎性假瘤、肺腺瘤 1972 Hill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1981 WHO肺肿瘤分类,将此瘤归入 “瘤样病变” 1999 WHO肺肿瘤分类,归入“杂类肿瘤” 2004 对此瘤的本质仍未完全清楚 主要问题: 1995~2004 , 国内外学者 1.病理组织形态学 2.免疫组化 3.电镜观察 4.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 对此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 临 床 发病率 少见,占肺良性肿瘤的 22.2%~32.8% 性别 女性多,占83% 年龄 13~80岁,平均46岁 症状 通常无症状,偶有咳嗽、胸痛、咯血 部位 右叶略多,下叶多见,95%为单个结 节,位于外周部,4%~5%可多发或 双侧 大体形态 境界清楚,有或无包膜 部位 多位于肺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 段支气管周围 从支气管外突入腔内,呈息肉状 直径 0.3CM~8.0CM,大多3.0CM 可发生囊性变、钙化 组织形态 2 种主要细胞 :缺一不可 (1)乳头表面的立方状上皮细胞 (2) 肺泡间质中的圆形细胞 4 种组织构型 (至少有3种) (1)乳头状结构 (2)实性细胞区 (3)肺泡内出血 ( 海绵状血管瘤样 ) (4)硬化性变化 一、乳头状结构 肺泡表面立方状上皮 (1)不典型增生 (2)透明细胞化生 (3)核内包涵体 二、实性细胞区 圆形、多角形细胞 三、肺泡腔内出血 四、间质硬化性变化 纤维化 硬化 伴随的病变 1. 肥大细胞浸润 2.噬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聚集 3.泡沫状巨噬细胞聚集、胆固醇结晶沉 积,多核巨细胞反应 4. 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见有脂肪组织 5. 肉芽肿形成 免疫组化 (1) 肺泡及乳头状结构的表面上皮 SP-a、b,Clara抗原(+) AE1/AE3、CK-L、CEA(+) EMA、TTF-1(+),vimenin(-) (2) 间质中的圆形细胞 SP-a、b,Clara抗原(-) AE1/AE3、CK-L(-) EMA、TTF-1(+),vimentin(+) CgA、syn、NSE、GH、CTN、gastrin(+) 淋巴结转移和扩散 迄今报道,至少有10例 肺门、支气管周、叶间裂淋巴结 转移成分:大多数是实性区的圆形细胞,只有1例含有圆形细胞及乳头状结构 其中有1例还扩散至淋巴结周围软组织。作者在会诊中遇到1例,除淋巴结转移外,还累及心包 鉴别诊断 1. 乳头状腺瘤 2.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SP-a、b及Clara细胞抗原(+) TTF-1(-) 3.类癌 TTF-1(-)、NSE、CgA、syn(+) 有关SHL几个问题的讨论 1. 关于组织起源问题:SHL源自原始肺上皮 2. 关于生物行为问题:良性上皮性肿瘤, 但可发生转移,预后良好 3. 关于命名问题识:硬化性肺细胞瘤 乳头状肺细胞瘤 4. 关于诊断问题(1)抓住2种基本的组织结构; (2)免疫组化可决定诊断:EMA、TTF-1 2种细胞 均(+),乳头表面上皮 AE1/AE3(+),圆形细 胞 vimentin可(+) 小结 1. 肺的所谓硬化性血管瘤是源自原始肺上皮的一种良性上皮性肿瘤,常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偶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并侵及邻近组织,故可视为一种中间型肿瘤,具有潜在恶性,但预后良好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