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
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
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
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
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3.欣赏《游击队歌》
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
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
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
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然后请学生朗诵。
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
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
12下一页
乐器的伴奏音型。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等。
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
教学过程
1.欣赏《英雄赞歌》
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这首歌?
教师讲解歌曲的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再
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