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前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食物到哪里去了
1、第二页图
2、为什么馒头嚼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
答: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这些消化液帮助消化。
4、食物在(胃里)存储被研磨分解,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5、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6、食物的消化主要靠什么?
答: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被吸收的成分。
7、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被分解、“燃烧”,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尿素等。它们和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出体外。
8、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答:①不挑食。②定时定量。③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④饭前便后要洗手。⑤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⑥饭后不要剧烈运动。(记关键字:挑定烂手书视动)
二、我们的呼吸
9、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2、呼吸器官主要有哪些?
答: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3、第七页图
14、名词解释:呼吸: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15、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的?
答: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6、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答:①不吸烟,因为吸烟会引发肺部病变。②要注意环境卫生。③寒冷的冬天要戴口罩。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烟环罩体)
三、心脏和血管
17、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若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不同年龄的人,心跳会有不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8、心脏的位置及形状?
答: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它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上房下室,左右相反)
19、血管: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它遍布人的全身。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0、我们怎么感觉到心跳?
答: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21、血液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成体外。
22、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答:①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③不吸烟,不喝酒。(少高、常动、不烟酒)
2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答: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
四、脑与神经
24、脑与神经的作用?
答: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
25、11页图
26、补充: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会头晕脑胀、头痛、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怎样做到科学用脑?
答:这是因为用脑过度导致大脑缺氧。要科学用脑要做到三点:①劳逸结合②保证睡眠③注意营养。
五、凸透镜
27、14页放大镜图
28、名词解释:凸透镜: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29、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答: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六、照相机和眼睛
30、17页眼睛结构图
3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32、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倒立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33、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补充:照相机成像原理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其镜头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有成像功能。光圈相当于瞳孔,胶片相当于视网膜。
七、保护眼睛
34、眼睛常患哪些疾病?
答:近视、沙眼(见风流泪)、白内障、青光眼。
35、我们是怎样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答: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