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导线测量方案 经典.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闭合导线测量方案
一.闭合导线示意图如下
1.1 现场E02、E04、I03,为设计院给出的三个已知点,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及其他有关条件,在升压站征地线外做闭合导线,示意图中A、B、C、D为一级水准点。
1.2 闭合导线测量的内容:
1)根据现场条件布置A、B、C、D控制点,要求控制点之间要通视。
2)使用全站仪测距,从而得到3A、AB、CD、D3的距离。
3)使用测回法分别测得闭合导线的内角。
4)将测得内角、距离数据填入平差表进行平差(具体见附表1、附件2)
5)根据相关规范核对误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1.3 导线平差步骤:
1) 计算E04、I03的方位角,并记录在附件2中。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 计算闭合差:
? 计算限差:
? 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④ 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
表示在前进方向上,前面这条边的方位角,则表示后面那条边的方位角。
4) 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ΔXAB=DAB ; ΔYAB=DAB
故:XB = XA+ΔXAB=XA + DAB*cosαAB
?? YB =YA +ΔYAB=YA + DAB*sinαAB
5)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 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当时,则将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 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7) 闭合导线平差详见附件2
附件1:
测回法水平角观测记录表格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24)
一测回平均角值(24)
°
′
″
°
′
″
°
′
″
3
4
左
0
D
4
右
180
D
3
D
左
0
A
D
右
180
A
A
3
左
0
B
3
右
180
B
B
A
左
0
C
A
右
180
C
C
B
左
0
D
B
右
180
D
D
C
左
0
A
C
右
180
A
附表2: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表
编号
点号
观测角(β左)
改正
坐标方位角
距离
坐标增量
改正后坐标增量
绝对坐标值
° ′ ″
° ′ ″
α12(° ′ ″)
D(m)
△X(m)
改正(m)
△Y(m)
改正(m)
△X′(m)
△Y′(m)
X(m)
Y(m)
0
4
1
3
-16.688
155.187
2
A
3
B
4
C
5
D
6
3
7
A
Σ
计算
Σβ理=
fx=
fy=
说明:独立闭合导线只有一个已知点在闭合导线中,另一个已知点是为了计算起始方位角的。
fβ=
f=
D=
fβ容=
K=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