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课程方案
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在总结学校第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的调研和研讨,制定了《上外附属宏达高级中学课程建设方案》,以此总体规划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帮助学生个性成长。
第一部分 校情分析
学校地处海宁,是海宁地区唯一一所民办高中,并于2009年挂牌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开启了外语特色教学与国际化特色办学之路。海宁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涌现出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名人。我们的学生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浸润在“敬业奉献,猛进如潮”海宁文化之中。学校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之间的合作,强化外语教学,创办留学国际部,走国际化办学之路。自学校创办以来,始终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提升学习品质作为学生成长的生命线,先后培养出两位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与引领下,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学校针对生源结构层次差异大的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化的办学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一、办学优势
极具开放视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办学的开放程度越大,学校的办学空间就越广阔,老师的发展舞台就越高大,学生的成长空间就越高远。在建校不久,学校就建立起了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并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之间的合作,创建留学国际部,强化了学生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一系列与国际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
极具品质意识的高质量办学实践。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习品质是学生成长的生命线。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抓住教学质量和学习品质这两根主线,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经培养了两位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在她们的带动与引领下,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极具个性成长的分层化办学思路。满足更多学生的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这是我们建校的目的,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学校的生源结构本身就极具个性,不但学生的成绩差距极大,而且学生的兴趣差异也极大。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积极实施分层化的办学思路,分别采取了认知分层、技能分层和趣味分层培养等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成长,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极具体制创新的灵活性办学机制。作为一所民办高中,我们有着非常灵活的办学机制,这对于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管理机制的优化,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都有着很多的变革空间。为此,自2006年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能够顺应不同时代学生的教育需求,能够顺应不同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进行调整,促进了学校办学的多元化特色。
学生需求
1.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
作为民办高中,学校的生源结构非常复杂;这就意味着学校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培养他们,而是采取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作为选择民办高中的学生,他们都富有个性,对自己的成长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也要求学校的培养能够与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宏达高中在创办之初,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民办学校生源状况等情况,结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进行了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教法分层、评价分层、作业分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个性化管理,从而摸索出本校特色的“分层”“个性化”育人模式,并成效显著。我校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民办高中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正是基于这方面研究,荣获嘉兴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学生的个性在这育人模式下得到发展,学校先后培养出两位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在他们的带动与引领下,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不少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如闯入“梦想中国”前八强的首届毕业生李凯年同学、参加辽宁卫视“激情唱响”节目的2010届学生赵文雷同学等。
提高学生国际对话能力的需要
教育面向社会,走向国际,这是一种趋势;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将显得尤其重要。我校毕业的学生,从事企业管理或者产业经营较多,这对他们个体的核心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都在浙江省内,浙江作为外贸大省,这就需要毕业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国际对话能力。因此,我校以培养“具有国际对话能力与个体核心素养的现代高中生”为目标。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在外语教学和国际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又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对话能力。从我们的生源结构来看,由于我校属于民办学校,选择到我校就读的学生都具有明显的创造性,他们都希望接受到与传统公办学校不一样的教育,是故我们力求为学生提供以国际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