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语文(下)第五课《卢沟桥烽火》导学案(苏教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站在学生的角度处理教材、精选作业,是有效备课的核心所在。 第 页
《5 卢沟桥烽火》导学案
主备人:陈志国 审核: 六年级语文组 学生姓名:_______
学 案学习目标一、读课文,疏通词句。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不懂的查字典,在书上做好批注。
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挑衅 狼狈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万籁俱寂 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夜以继日 如火如荼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挑衅:
众寡悬殊:
万籁俱寂: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2.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自由朗读第2至5自然段,用笔在书上画出每个时间段里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时间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 ,
月8日凌晨 , ,
7月8日晚上, ,
1)从这些关键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由以上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
3、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我的疑问是:
四、细读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 。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五、检测反馈
一、拼一拼,写一写,写正确写美观哟。
fēng huǒ wàng tú wěi jūn nà hǎn qīn zhàn
( ) ( ) ( ) ( ) ( )
líng chén xù móu yān hóu jiān miè tónɡ chóu dí kài
( )( ) ( ) ( ) ( )
二、词语百花园,读一读,填一填。
万( )俱寂 气势( )( ) 恼羞成( ) 众( )悬殊
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