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1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 第四章 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 (1)识记并领会4类视觉变量,领会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和视觉对比,识记并领会视知觉的聚类原则,了解视知觉平衡、极限以及色彩的情感表达。 (2)了解阅读地图的四个连续过程和地图信息传输的效果。 (3)识记并领会地图符号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了解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识记符号的构成要素;识记并领会地图注记的分类、排列和配置,了解注记的字体和字级。 (4)识记并领会地图概括的概念、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和地图概括的主要方法。 (5)识记并领会5种地图概括数量分析方法(图解计算法、等比例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和开放根规律)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原理(思想),了解其中数学表达式的含义,结合例子了解其分析过程。 第四章 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 第一节 地图感受论概述 第二节 地图符号 第三节 地图概括 第一节 地图感受论概述 地图由符号构成,地理信息由符号来表示。 怎样设计符号、使用符号才能使地图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地理状况? 一、视觉的生理基础 二、地图感受 一、视觉的生理基础 (一)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二)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 (三)视觉对比 (四)视知觉的聚类原则 (五)视知平衡与极限 (六)色彩的情感表达 (一)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1. 形状变量 2. 尺寸变量 3. 方向变量 4. 颜色变量 5. 网纹变量(自学) 1.形状变量 是视觉上能区别开来的几何图形的单体 2.尺寸变量 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度量上的变量 3.方向变量 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的方向角 4.颜色变量 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的色彩 1.色相(也叫色别):指各种不同颜色的区别,如红、橙、黄、绿、蓝、紫等;单色图用灰度来区别。 (混合方法:加色法和减色法) 4.颜色变量 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的色彩 2.明度(也叫光度、亮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如:白、黄、红、紫、兰中,白的亮度最强,紫的亮度最弱;在黑白图上叫密度。 4.颜色变量 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的色彩 3.纯度:饱和色度(色彩的纯粹程度——灰色成分的多少) (二) 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 1.差异感 组合感——感受结构 选择感——感受类别 2.次序感——感受等级 3.数量感——感受数量 (三)视觉对比 (三)视觉对比 (四)视知觉的聚类原则 1.视知觉的相似性 2.视知觉的邻近性 3.视知觉的闭合性 4.视知觉的完形性 1.视知觉的相似性 彼此相似的刺激物,与不相似的刺激物在一起有较大的组合倾向。 2.视知觉的邻近性 彼此紧密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 3.视知觉的闭合性 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尽可能呈现出完善的形状。 4.视知觉的完形性 人的视觉可以超越障碍,求得线和形的完善,从而表现出连续性。 (五)视觉平衡与视觉分辨极限 1.视觉平衡——对布局的认知 2.视觉分别的极限——分辨能力限制 (六)色彩的情感表达 不同颜色能引起不同的感觉 暖色 冷色 中色 作用 暖色 如红 、橙、黄等颜色 暖色给人温暖、近和兴奋的感觉 冷色 如青、蓝、紫等颜色 给人寒冷、远和沉静的感觉 中色 绿、灰、黑、白等色介于暖色和冷色之间 作用 加强地图表现力 ——如:雨量图用冷色,日照图用暖色,分层设色增强 地貌的高低感 二、地图感受 (一)阅读地图要经过的四个连续过程 (二)地图信息传输的效果 (一)四个连续过程 察觉——如区域概貌 辨别——如地形 识别——如等高线 解释 ——如坡度、距离 (二)地图信息传输的效果 1.整体感 2.等级感 3.质量感 4.动态感 5. 立体感 第二节 地图符号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和作用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三、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四、地图注记–– 文字和数字总称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2.作用 1.概念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地理信息各要素空间位置、大小和数量质量特征)的基本手段,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 2.作用 (1)单个符号表现事物的类别、空间位置、大小、质量和数量特征 ——定位、可测量。 2.作用 (2)同类符号可表现分布状况 ——模型化。 2.作用 (3)符号总和可表现现实的相互关系 ——增强表现力。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一)按符号的视觉感受分类 (二)按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情况 (一)按符号的视觉感受分类 1.形象符号 2.抽象符号 1.形象符号 能体现空间事物形态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