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荧光光谱分析.ppt

发布:2025-02-23约2.32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荧光和磷光是分子吸光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的发光现象,称为光致发光。特点:★灵敏度高。检测限比吸收光谱法低1~3个数量级;★线性范围宽;★选择性比吸收光谱法好。因为能产生紫外可见吸收的分子不一定发射荧光或磷光;★应用范围不如吸收光谱法广,因为有的分子不发荧光。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第2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9.1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9.1.1分子的激发与失活1.分子的多重态单重态一个所有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单重态。当基态一对电子中的一个被激发到较高能级,其自旋方向不会立刻改变,分子仍处于单重态。三重态有两个电子的自旋不配对而平行的状态。激发三重态能量较激发单重态低。第3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激发态分子的失活: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它要以辐射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

第4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无辐射跃迁☆振动弛豫: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转至较低振动能级的过程,其效率较高。☆内转换: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电子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系间窜越: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与其他溶质相互作用、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荧光强度的减弱或消失,称为荧光熄灭(或猝灭)。第5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辐射跃迁: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寿命为10-8~10-11s。由于是相同多重态之间的跃迁,几率较大,速度大,速率常数kf为106~109s-1。磷光: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由于磷光的产生伴随自旋多重态的改变,辐射速度远小于荧光,磷光寿命为10-4~10s。第6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F=K′(I0—I)I0——入射光辐射功率;I——透射光辐射功率;荧光量子产率(Ф)。9.1.2荧光强度及影响荧光的因素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子之后发出的辐射,荧光强度(F)与荧光物质的吸光程度及其发射荧光的能力有关。第7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F=K′(I0—I)根据朗伯-比尔定律,=εbc则假设εbc<0.05F=K’I02.303εbc当I0一定时F=K·C(K=K’I02.303εb)即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法定量的基础。第8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荧光量子产率Φ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用荧光量子产率(Φ)表示:凡是使荧光速率常数kf增大而使其他失活过程(系间窜越、外转换、内转换)的速率常数减小的因素都可使荧光增强。Φ与失活过程的速率常数k有关:第9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荧光与结构的关系(1)电子跃迁类型发射π*→π跃迁比π*→n跃迁更常见(2)共轭效应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最常见且最强,大多数未取代芳烃在溶液中发荧光,随着环的数目和稠合程度增加,荧光峰红移,Φ↑。简单杂环化合物不发荧光,但具有稠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都发荧光。(3)平面刚性结构效应有刚性结构的分子容易发荧光,刚性和共平面性的增加有利于荧光发射。CH2联苯Φ=0.2芴Φ=1第10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化合物相对荧光强度苯10C6H5COOHC6H5NO230C6H5CH3C6H5OHC6H5OCH3C6H5NH2C6H5CN1718202020C6H5ClC6H5BrC6H5I750(4)取代基的影响芳环上有羧基、羰基或亚硝基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荧光减弱;给电子取代基如-OH、-NH2、-CN、-OCH3等会使荧光强度增加。重原子效应含有重原子的分子中,系间窜跃的几率大,使荧光减弱,磷光增强。第11页,共1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荧光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温度降低会使荧光强度增大;★带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的荧光与pH有关;★溶剂溶剂极性增加有时会使荧光强度增加,荧光波长红移;若溶剂和荧光物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