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与管理》 2011 年10 月20 日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型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筅山东滨州职业学院 孟丽娟 胡云斗 王同军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窄化、教 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育形式单调、教育途径单向性、消极倾向凸显等问题, 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这大大消弱了其本身的积极作用,无法满足学生心理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潜隐性、
发展的需求,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瓶颈区。 依附性的特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其实是在教育教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带来 学中的心理素质提升过程中实现的。
了曙光。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 1. 学科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理念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目标、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 教育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简单探讨积极心理学价 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时间最多,受到的影响最
值取向下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试图摸 大,因此,学科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融入积极
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型心理 心理理念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设置目标,倡导积极心理理念
一、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 标有机融入到学科的目标中,通过挖掘学科的内在教
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行 育价值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更关注
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 “人”,关注人的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
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 积极成长;应淡化程序化,体现丰富性和人性化;应注
育方法和技术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帮助学生提高认知 重学生内在的、积极的品质的养成。其次,在课堂教学
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它 中,注重创设目标情境,引导积极理念的建立和运用。
包括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融合 比如,考试目标的设置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做
[1]
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学 到挑战与才能平衡、问题有结构性、符合学生主体的
校的学科教学、专业实践、团队活动等负载着丰富的 特点;关注学生的现实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增进积极体验,提高自尊,从而逐步形成积极人格。学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 科负载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都能为心理健康教
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主张心理学要用一种实 育所用。
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 (2)营造氛围,增强积极体验
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体现自己的积极心理,以积
(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 极的心态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在教学中多使用积极
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 的、平等的词汇,表示出尊重、分享、快乐,为学生的健
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 康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上的积极体验能延
[2]
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 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注重优点的培养, 教师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以生为本,
关注积极的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发展,提倡积极教 培养固有的积极潜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积极的力
育条件的构建。因此,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环境课 量,因为学习方式不同、知觉特征差异、后天培养力度
程中等几方面入手构建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 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