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

发布:2017-05-06约5.79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与货币创造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应用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案例分析 为什么美联储注视着股市 无理性的狂热。这是美联邦储备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对20世纪90年代末高涨的股市曾经作出的描述。他是正确的,市场是狂热的:平均股票价格在这10年间上升4倍多。而且也许更无理性的是,在2001年和2002年,当股票价格经历一次深深的下挫,股市拿回了这些相当大收益的一部分。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高涨的股市,它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美联储应该如何对股市波动做出反应。美联储本身没有理由关心股票价格,但它的工作是监视整个经济的发展并对此作出反应。股市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部分。当股市高涨时,家庭变的富有,增加的财富刺激消费支出。此外股票价格上升使企业新股份更有吸引力,这刺激投资支出。由于这两个原因,高涨的股市扩大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 美联储的目标之一是稳定总需求,因为更加稳定的总需求意味着产量和物价更稳定。为了这样做美联储对股市高涨的反应是使货币供给低于股市不高涨时的水平,而利率高于股市不高涨时的水平。高利率的紧缩效应抵消高股票价格的扩张效应。实际上这种分析描述了美联储的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无理性狂热的股市高涨时期,按历史标准看,实际利率是较高的。 当股市下跌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对消费和投资的支出减少,这抑制总需求,使经济陷入衰退。为稳定总需求,美联储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而且实际上这也是美联储的正常做法,例如1987年10月19日,股市下降了22.6%(历史上跌幅最大的一天)。美联储对股市崩溃的反应是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0月初的7.7%下降到10月底的6.6%。部分由于美联储的迅速行动经济避免一次衰退。 当美联储关注着股市时,股市参与者也注视着美联储。由于美联储可以影响利率和经济活动,所以它也可以改变股票的价值。例如美联储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提高利率时,它就由于两个原因而使拥有股票的吸引力减弱:第一,较高的利率意味着股票的替代品—债券—赚到的收益高了;第二,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风险是使经济陷入衰退,这减少利润。因此当美联储提高利率时,股票价格通常会下降。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与货币创造 一、中央银行 二、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四、银行乘数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 二、准备金 1、法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金 = 存款额 ? 法定准备率 2、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存款总额 – 贷款总额 – 法定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假定: 1、银行的过度储备全部转化为贷款; 2、公众的任何支付全部使用支票; 3、银行存款只有一种,即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四、银行乘数 银行乘数:一笔新存款引起的整个银行体系增加的存款与最初增加的新存款之间的比例。 KM = 1/r KM1 =(1+β) / (r+α +β) β是现金漏损率; α是超额准备金率 推导: 两个人的故事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后,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应用 一、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工具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这种观点主要是凯恩斯主义者的。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量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货币供给量减少时,利息率会上升,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因此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知道与不知道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包括: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政策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再贴现率政策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