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岗位说明书管理制度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司岗位说明书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明确公司各岗位的职责、权责范围、协作关系,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岗位说明书是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载体和落脚点,是各岗位职工必须遵守的规范,也是岗位人员配置、职工培训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各单位原有的岗位责任制、岗位工作/作业标准统一规范为岗位说明书。
第四条 质量体系内的岗位,要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将有关内容纳入到岗位说明书中。
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人力资源部是岗位说明书的归口管理部门。
(一)负责《公司岗位说明书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贯彻执行、修订完善工作。
(二)负责制定岗位说明书的内容框架与格式标准。
(三)负责对岗位说明书的贯彻执行、修订完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四)负责岗位说明书的备案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专业部室职责
技术质量部负责贯标质量体系内岗位说明书制定的指导、审核把关。
其他各专业部室负责从本专业角度提出专业管理要求,确保本专业职责在岗位得到贯彻落实。
第八条 各作业部职责
(一)作业部综合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岗位说明书的制定,并对格式、内容严格把关,日常对岗位说明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各专业科室负责对岗位说明书从专业角度进行会签,提出本专业的审理意见。
第三章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
第九条 岗位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结果,即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岗位的性质、职责、任职资格、协作关系等基本因素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后形成的规范性文件。
第十条 岗位说明书编写原则
一是简洁、实用原则。岗位说明书的语言要简洁、精炼,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具有实用价值。
二是针对性原则。针对岗位的特点进行分析、编写,体现岗位之间的差异性。
三是客观性原则。即对岗不对人,避免针对岗位现有任职人员“因人设岗、因人设事”。
四是规范性原则。即在岗位说明书的内容框架、格式、表述方式等方面要统一、规范。
五是前瞻性原则。要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确定该岗位的任职资格。
六是充分沟通原则。在开展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编写过程中,要向职工讲清岗位说明书编制的意义,充分听取岗位职工、主管领导、专业管理人员意见。
第十一条 岗位说明书定稿后,应履行审核 会签
批准的程序。审核由作业区首席作业长(或科室科长)负责,会签由各专业负责,批准由主管部长负责。
第十二条 岗位说明书实施备案管理,经作业部或部室审批合格的岗位说明书必须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三章 岗位说明书的结构
第十三条 岗位说明书的结构包括八部分:基本概况、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和主要权限、责任范围、工作特征、岗位协作关系、考核与奖励、说明。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本概况
1、表头栏目:
所属部门:指部室或作业部。
所属科室(作业区):该岗位属于科室的,填写科室名称,属于作业区的,填写作业区名称。
直接主管:填写直接主管的岗位名称,如班长、作业长等,不填写人名。操作岗位要在班长前注明班组名称,如轧钢班长。
岗位类别:包括3个层次,分别是操作、管理、科级。
岗位定员:按照公司审批后下达的定员填写。
工作班制:分为日班和四班。
岗位分档:操作岗位按一档至九档填写,管理岗位按一类至四类填写,科级岗位按主要或一般填写。
工资标准:按起线工资至封顶工资标准填写。
审核:操作岗位由首席作业长负责,管理岗位由主管科长负责,科级岗位由主管部长负责。
批准:由主管部长负责。
生效日期:初次生效日期均以公司通知日期为准,今后以本单位主管部长批准日期为准。
2、工作概要:简要说明该岗位的隶属关系、主要职责、工作内容等。
3、负责区域:生产操作岗位必须注明本岗位负责的工作区域,管理及以上岗位无此部分内容。
4、工作环境:对操作岗位是否处于高温、有毒有害、噪音等环境进行定性描述,管理及以上岗位无此部分内容。
5、操作的设备工具:对操作岗位工作过程中需操作的设备工具进行列举,管理及以上岗位无此部分内容。
(二)任职资格
1、教育背景:对上岗人员的相关专业、学历要求。原则上操作岗位应达到高中及以上学历,管理岗位应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科级岗位应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2、培训经历:对上岗人员应接受的培训经历要求。
3、工作经历:对上岗人员在同岗位或其他相关岗位工作经验的要求。
4、资格证书:对上岗人员持有职(执)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要求。
5、知识技能:对上岗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贯标质量体系内岗位必须体现相关要求。
任职资格对岗不对人,不能以现有人员的条件制定该岗位的素质要求。
(三)岗位职责和主要权限
1、岗位职责
(1)体现该岗位的专有职责。
(2)按照主要职责、次要职责的顺序排列。管理及以上岗位负责专业工作较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