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_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__.
(3)位移速度关系式:___________.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Δx=x2-x1=x3-x2=…=xn-xn-1=aT2.
可以推广到xm-xn=(m-n)aT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n=;(2012·大庆模拟)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
10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2 s内的
平均速度大小为( )
A.0.5 m/s B.1 m/s C.5 m/s D.5.5 m/s
【解析】选B.将物体的运动看做反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则物体在停止前2s时刻的速度为v=at=2 m/s,故
物体在停止运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B
正确. ;考点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______,从______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__________
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___.
②位移公式:h=______.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_____.;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____________运动,下
降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________.
②位移公式:h=__________.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 =_____.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_.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___. ;1.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恒为g的匀变速运动,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①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
②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 所用
时间tCA相等,同理有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
等.
(3)能量对称性.
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AB. ;(多选)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解析】选A、B.初速度为30 m/s,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s=3 s,位移为 =45 m,再自由下落t2=2 s,
下降高度为 =0.5×10×22 m=20 m,故路程为65 m,A
正确;此时离抛出点高25 m,故位移大小为h=25 m,方向竖直
向上,B正确;此时速度为v=gt2=10×2 m/s=20 m/s,方向向
下,速度改变量大小为50 m/s,C错误;平均速度为
m/s=5 m/s,方向向上,D错误.;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例证1】(2011·新课标全国卷)(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