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自我欺骗”心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龙源期刊网
评《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自我欺骗”心理作者:李淼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0期
????????摘 要: 《长日留痕》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长日留痕》中男管家史蒂文斯在其与肯顿小姐之间的感情上及其对达林顿勋爵的忠诚中存在的 “自我欺骗”心理的表现和觉醒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自我欺骗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家人移民英国,是一位著名的日裔英国小说家,他与鲁西迪、奈波尔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他细腻优美的文笔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使其享誉国际文坛。迄今石黑一雄共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他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曾获欧美的文学奖项,其中《长日留痕》于1989年获得了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最高桂冠的英国文学布克奖。
????????《长日留痕》讲述了一位英国男管家史蒂文斯的故事。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极力使自己成为男管家中的杰出人物,追求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尊严”,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正如石黑一雄的其他作品一样,小说也是从主人公史蒂文斯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叙述者史蒂文斯通过旅行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在1956年驱车旅行途中对所遭遇的各种人事的思考,其间穿插了他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林顿府辉煌时期的回忆。随着旅程的深入,史蒂文斯开始就自己对于前主人达林顿勋爵的绝对忠诚,他所追求的“尊严”的含义,以及他与肯顿小姐之间关系的本质进行反思,并逐渐认识到达林顿勋爵同情德国并被纳粹分子所利用的事实。而当哈里·史密斯提出“无论你是谁,也无论你是富还是穷,你生来就是自由的,你一出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你的见解……那就是尊严的真正含义”,“如果你是奴隶,当然就不可能有尊严。”(151)①时,引发了史蒂文斯对“尊严”本质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肯顿小姐曾爱过史蒂文斯,而他自己也一样。
????????一、“自我欺骗”理论
????????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对“自我欺骗”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萨特(Sartre,J.P.)认为,自欺“掩盖了一个令人不快的真情或把令人愉快的错误表述为真情”。②Greenwald(1988)认为自我欺骗可以发生在认知加工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中。人们会把自己不想知道的信息像垃圾邮件一样扔掉,会自动过滤掉或屏蔽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解释接收到的信息,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偏差地提取信息或重构记忆。③Mele(2001)指出自我欺骗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形式:直接的和歪曲的。在直接的自欺中,人们是自我欺骗地去相信某件他们期望是真的事——例如,他们病得不那么严重,他们的孩子没被用作药物试验者,受到刑事指控的爱人是清白的。在歪曲的自欺中,人们自我欺骗地认为某件他们期望是假的事是真的(他们也不希望这件事是真的)。例如,一个缺乏自信而又嫉妒的丈夫可能会认为他的妻子有外遇,尽管他只拥有相对薄弱的证据,尽管他也并不希望这是真的。④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将分析哲学、存在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中关于自我欺骗的观点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对作品中自欺现象进行文学分析的见解。在《自我欺骗》(1969)中,芬格莱特认为当主体有不想向自己及他人清楚地说明其义务和行为的根本原因时,就会产生自我欺骗行为。这种行为的一个重要衍生物就是自我欺骗者叙述的不一致性,且越接近其想要隐藏的区域,这种不一致就越明显。自我欺骗者不会对与该区域相关的回忆、看法、期望及行为进行明确的表述。为了以一种能令人信服的方式弥合这种叙述上的不一致,自欺者往往会力争让自己的叙述尽可能接近既定事实且保持连贯一致。⑤
????????二、《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自我欺骗”心理
????????1.对肯顿小姐情感上的“自我欺骗”及醒悟
????????小说开头,当史蒂文斯的新主人法拉戴先生最初提议让他休几天假外出旅行时,他并没有认真考虑法拉戴的这个建议。但当他收到肯顿小姐的来信后,他开始计划甚至是有些渴望这次的驱车旅行。不过他一再解释和强调这次出行是为了工作的目的——找回肯顿小姐,从而“为达林顿府制定出一套十全十美的员工工作计划”(P8)。当史蒂文斯向法拉戴先生提出要旅行时,不小心提到了会去见肯顿小姐,直率的法拉戴先生就此跟史蒂文斯开起了玩笑,说他是去赴“暧昧的幽会”,史蒂文斯感到非常尴尬,并想“立即并且毫不含混的否认”法拉戴的推测,但最终他选择“继续尴尬地站在那儿”(P11)。这里,法拉戴先生的玩笑接近了史蒂文斯想要隐藏的区域——此行并非只是“顺便拜访一下肯顿小姐”(P8),而是一想到能亲自看看她生活的地方,他的“心情便抑制不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