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摘登.doc

发布:2021-06-30约1.8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摘登 第一章???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在法律上已有明确规定 ????内部审计的职能设置已在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得到明确的规定。美国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改革及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上市公司领导层的法律责任及内部控制披露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发生系列会计丑闻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颁布了新的上市公司治理标准,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大陆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也有严格要求,这说明在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管理职能,严格地说上市公司不开展内部审计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也是内部控制缺陷的一个标志。 ????二、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在理论上得到支持 ????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管理系统进行再监督的管理过程,是公司风险管理机制的关键环节。大陆内外很多讨论内部控制的理论文章或著作,大都把内部审计视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实践也支持这种理论。 ????三、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规范经济行为、保证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的手段,是上市公司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产权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内在需要,是企业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公司内部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需要。可以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细分化、专责化,而且在新形势下,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二章??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是公司制管理,都属于现代企业制度,都应该遵守公司法。不过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要比非上市公司复杂得多,经营风险更大,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有很大不同。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一般单位内部审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特征: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责任更大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要满足以下需求:股东和股东大会代表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对公司经营真实状况的了解,以防范决策风险;管理层(总裁、总经理及其领导的管理部门)对管理、控制薄弱环节的客观反映,以规避经营风险;外部审计(政府审计、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估,以降低审计风险和监管风险;潜在投资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客观评估,以减小投资风险。这些需求并非由内部审计独家提供,但内部审计信息是满足内外需求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不但要为公司管理层负责,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维护股东权益不受侵害,还要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负责。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潜在投资人、外部审计和证监会对公司增加信任感,为公司增加价值。如此不同的需求和责任,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更受关注。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更大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上市公司一起受资本市场约束,接受市场检验,受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要在资本市场规则框架下维护本公司利益,审计标准的掌握和职能的发挥都受到边界条件的限制;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特别是由公司管理高层操作的造假帐、虚报利润等舞弊问题,内部审计往往力不能及;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除了基本的监督职能外,还要履行咨询、评价和控制职能,充当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如此种种,都使相应的审计风险增加。 ????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难度更大 ????上市公司经营环境既复杂又透明,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就更高。首先内部审计要具备随时发现企业的经营风险的能力,并对风险管理提出有效的建议;其次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就要不断采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审计软件的开发推广;其三,审计业务范围的扩大,审计作用层次的提高,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更强;另外,上市公司既要实现股东利益,又要防止股东不当干预;既要保证公司的经营效率,又要制约管理人员滥用权力。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受到多重制约,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履行审计职能的难度更大。 ????由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在企业中的地位、职能、作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等与其它内部审计都有所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