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学 杨宇娜
1 研究背景
1 .1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人士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以下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法律和条例。震惊全球的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特大恶性财务丑闻及随后的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所造成的美国资本市场的混乱,迫使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30日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会计和公司治理一揽子改革的《萨班斯-奥克斯利公司治理法案》。该法案的公布引发了各国政府、经济学者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等多方面,对内部控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激烈,特别是近五年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上市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大。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深陷次贷泥潭、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因次贷投资巨额亏损而破产倒闭、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巨头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三大汽车商陷入经营困境、我国中信泰富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巨额亏损等事件的发生在打击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暴露出内部控制缺失所带来的危害。?
??? 众所周知,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其质量直接影响投资效果的好坏。要保证高质量的报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在会计造假越来越多的今天,仅凭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做出的投资决策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准确,甚至会令投资者损失惨重,所以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会计造假案件,显示出我国公司的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的薄弱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缺乏,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另外,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市场日益繁荣,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员,更是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本文将针对上市公司,对我国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 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
AndrewJ.Leone(2007) 对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 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以及在内控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 同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Harnmersley 等(2007) 检验了股票价格对管理者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特性( 如严肃性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效果的结论、审计能力、披露的模糊性等缺陷)及其他重要公告的反应, 还研究了管理者的报酬与实质性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 Ge,McVay (2005) 通过选取《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的样本公司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 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缺陷和公司经营的复杂性有关,但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关系不大。Doyle,Ge和Mcvay(2006)选取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披露有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779个样本公司, 并对这些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证实了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通过调查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实现现金流的盈余估计有关。 ScottN.Bronson,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以1998年397家公司为样本,对404条款实施目前自愿披露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公司的性质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大、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股权较为集中、收入增长较快的公司更乐于资源披露管理层内部控制报告,而销售增长较快的公司资源披露管理层内部控制报告的动力相对较小。在研究样本中略高于1/3的公司资源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但是没有一份报告披露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也没有一份报告包含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有41%左右的公司在报告中声明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只有3份报告提及内部控制评估的依据。
2.2国内文献
??张艳、钟文胜(2011)认为面对公司财务报告造假,审计的力不从心是强制性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内部控制报告对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作用机制及内部控制报告审计的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在财务报告控制系统中,不同的控制机制之间存在替代或补充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制度的协同性,才能更好地防范公司造假及分散制度风险。而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计破坏了这种协同性,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杨玉凤、王火欣、曹琼(2010)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对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普遍偏低,与很多学者所认为的披露水平相一致。?????宋薇薇(2009)指出我国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