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全线指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适用范围 1
2.作业准备 1
2.1内业技术准备 1
2.2外业技术准备 1
3.技术要求 2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
5.施工要求 5
5.1施工准备 5
5.2安装轨道板定位调整器 6
5.3全站仪 7
5.4放置测量标架 9
5.5调整量显示器 12
5.6轨道板精调工艺 12
5.7验收标准 19
5.8轨道板铺检测 19
5.9施工注意事项 23
6.劳动组织 24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24
6.2人员配置 24
7.机具配置 24
8.质量控制及检验 25
9.安全注意事项 26
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26
10.1文明施工 26
10.2环境保护措施 26
轨道板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轨道板精调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技术规范,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整理、统计。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配齐施工用各种施工机具,满足施工所需。
2.2.2精调前提条件
(1)轨道板已经粗铺完毕,粗铺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2)轨道基准点测设完毕,精度满足要求。
(3)轨道基准点平面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相邻点平面相对精度不大于0.2mm。
②轨道基准点各半测回测量的坐标值与其平均值间的较差≤0.4mm。
③重叠轨道基准点的平面位置允许偏差:横向≤0.3mm;纵向≤0.4mm。
(4)基准点高程测量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单程水准测量起闭于CPⅢ点的闭合差限差应满足下式要求:fh=0.5+2*√S
式中:S单程水准测量线路长度(km)。
②轨道基准点往返测高程值与其平均值间的较差≤0.3mm。
③重叠区内轨道基准点高程较差≤0.3mm。
④相邻轨道基准点间的相对精度≤0.1mm
(5)精调所需文件FFC、FFD、轨道基准网的dpu格式的数据备齐,并满足要求。
3.技术要求
3.1相关技术标准与文件
(1)《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9]218号)
(2)《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有挡肩)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173号)
(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2009]674号)
(4)设计施工图纸
3.2试验先行,样板引路
在大面积施工前,在试铺场地内进行现场相关的模拟试验,确定精调顺序、工效、设备配置等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图3 CRTSⅡ轨道板精调作业流程图
图4 精调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每工作段配2套精调测量系统。调整器、测量调整人员配置齐全。
5.1.2数据准备
精调所需4类数据文件齐备,具体包括:轨道板的板坐标文件“.FFC”;棱镜配位文件“.FFD”(前期通过布板软件计算得出);轨道板打磨偏差文件“.FFS”;现场测量并经过平差计算后的轨道基准点三维坐标,形成dpu格式。
5.2安装轨道板定位调整器
精调调节装置(定位调整器)使用前应对相关部位进行润滑,在待调板前、中、后部位左右两侧共安装6个精调定位调整器。其中,前、后两端4个定位调整器为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双向调节的定位调整器,中间2个为仅具高程调节能力千斤顶。双向调节千斤顶在安装前将横向轴杆居中,使之能前后伸缩大约有10mm 的余量,以避免调节能力不足需倒顶而影响调节施工。双向定位调整器应与轨道板预埋的定位块对应相扣。见图6。
图6 精调定位调整(双向、单向)
5.3测量系统的布置和安放
精调测量系统的布置如下图:
图11 测量系统布置图
5.3.1测量标架的放置
(1)测量标架I安置在第一个轨枕上(从全站仪看待铺设轨道板方向)(轨道板自由端)。据轨道板铺设方案,或是承轨台1、3,或是承轨台28、30。
(2)测量标架II安置在轴线为13、15的轨枕上。(大里程方向时的第五个轨枕或小里程方向的第六个轨枕)
(3)测量标架III安置在待铺设轨道板的轴线1、3处,或轴线28、30处。(靠已铺设好轨道板处的最后一个轨枕)
(4)测量标架IV安置在已铺设好的轨道板的最后一个轨枕处。该标架是用来定向和控制轨道板过渡的。为放置的测量标架。(见图11、12)
注意:测量标架必须仔细安置,确保接触到支点。对标架的触端和支点的目视检查是最为可靠的办法。特别是在有超高的线路段,须采用弹拉机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