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最新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纲解读]
1.识记地壳物质组成。
2.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3.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
4.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
(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
①岩浆岩
②沉积岩
③变质岩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填数码)
(3)写出下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1.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类岩石和岩浆的判断方法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三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方法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各个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如下图所示:
(2018·泉州质检)“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1~2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 )
A.A B.B C.C D.D
2.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图中A是侵入岩,B是喷出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选B正确。第2题,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型石柱群。选D正确。
3.下列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岩石是( )
A.砾岩、大理岩、石灰岩、花岗岩
B.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
C.砂岩、玄武岩、页岩、大理岩
D.石灰岩、花岗岩、砂岩、页岩
答案 B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天津文综,3 该考点常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或区域地质地貌特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作用表现、岩石类型等。
考向 地质循环过程判断
1.(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C
解析 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下图回答2~3题。
2.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3.图中能够反映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