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张小星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它的平稳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粮食的安全。然而其生产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很大,这些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产量上的不稳定性。农业保险的产生对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言献策。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存在的问题 政策建议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YJC790002
2015年3月23号,我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世界气象日做了《科学认知气候关注气候安全》的重要讲话,指出持续变化的气候干旱、暴雨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为农业生产者量身定做的的保险,其功能主要是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相应的赔偿,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农业生产者的损失。随着农业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高发农业保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自2007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很快的发展。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明确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农责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农业保险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分担农民损失、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稳定农民农业收入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目。当前,农业保险的覆盖险种不断增多,业务规模也大幅度扩大,保险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农业保险受到全国民众的普遍关注。
1.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和赔付率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由表1可知,在保费规模上,通过2004-2014年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随着农业保险的深入开展,保费增长了7倍,赔付率也由最高的81%下降到了51.2%,基本稳定在60%左右,可以看出农业保险正逐渐步入正轨,审核等工作较以前更加规范精确。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9.42%;参保农户2.47亿户次,同比上升15.42%;向3500万户投保农户支付赔款214.6亿元,同比增长2.86%。据统计,2014年我国保险保费以325.7亿元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表1 2004-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情况表
年份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亿元) 农业保险理赔总额(亿元) 农业保险简单赔付率(%) 2004 3.77 2.81 75.34 2005 7.29 5.67 81 2006 8.46 5.91 69.53 2007 51.8 32.8 63.3 2008 110.7 70 63.2 2009 133.9 101.9 76.1 2010 135.7 100.6 74.1 2011 173.8 89 51.2 2012 240.13 142.2 61.7 2013 306.7 208.6 68 2014 325.7 214.6 65.8
资料来源:2004-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监会网站整理
2.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前,在承保险种上,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品种有水稻、玉米等15个类别,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品。2015年2月1号,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在地域覆盖范围上,至此保险品种将达到16种。在地域上,2004年-2006年期间,主要是上海、吉林、黑龙江等少数地区得到了财政补贴, 而目前补贴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
3.服务体系与机构不断健全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保监部门不断的密切合作,其目标是加强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全面建设。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初步建立了以县乡保险机构为主、政府“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为辅、行政村保险协保为补充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在青海,各级政府通过搭建四级管理机构,由各级领导成员组成“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农业保险问题直接统一、快速有效处理。而陕西则另辟蹊径,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已设立各县乡保险分支机构177个,“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1136个以协助保险公司深入农村开展保险基层服务工作。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案例分析—国元公司“保险+信贷”模式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23家国有企业共同成立的,注册资本8.9亿元人民币,其宗旨是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保险+信贷”模式,指农村金融机构在向农民发放生产贷款时,同步提供责任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转移农民因自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