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8).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 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导读 ┃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热点追踪 ┃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1.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 (1)落后的原因: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经济的残破状况不可能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②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考向探究 ┃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④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⑤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共“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60—70年代出现“文化大革命”。 (2)认识:①国家独立、政治局面稳定是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重要保证。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863”计划的实施;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3.我国面对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势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出现以及发展的因素。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2)工业(科技)革命的进行。(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4)国际组织的建立。 5.新时期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举措和具体做法。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典题例练 ┃ 1.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我国在同一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C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解析]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等国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 2.围绕“网络中国——责任与活力”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C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解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B 专题(八)┃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 [解析]蒸汽技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3. 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下列属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