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10).ppt

发布:2017-03-09约3.2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导读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改革异彩纷呈,境遇迥然。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两国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总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落后哪里就离不开改革!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热点追踪 ┃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1.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②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考向探究 ┃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③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2.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原因。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只是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在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有强弱之别。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2)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有利于倒幕力量的迅速壮大;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期延续,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利于维新力量的发展壮大。日本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而中国维新派未能掌握实权,因而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明治天皇新政权建立后,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而维新变法却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立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之日正是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之时,不可能让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1)不同点:①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②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农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整。③手段不同:前者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④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4.中外成功改革所具备的主要因素。 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5.中外近代改革的感悟与认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应注意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典题例练 ┃ 1.甲午战争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 D 专题(十)┃中外近现代的重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