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财务会计4教案.doc

发布:2016-04-10约6.1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财务会计4》教案 第四章 存货的核算 教学目的: 掌握存货入账价值、期末价值的确定;掌握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了解其他存货的基本核算方法。 重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存货的清查。 难点: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与特点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被消耗或经出售转换为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 (二)存货的特点 1、存货是实物资产。 2、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3、存货具有实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4、存货是为企业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 二、存货的范围与分类 (一)存货的范围 存货范围的确认应以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产权)为依据。存货范围确认的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财产权)。 (二)存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制造业存货: ①原材料。②委托加工物质。③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④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⑤库存商品。 2、按存放地点分类 (1)库存存货。 (2)在途存货。 (3)委托加工存货。 (4)委托代销存货。 3、按来源分类 (1)外购存货。 (2)自制存货。 (3)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 第二节 存货的计价 一、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1、购入存货的计价 制造业企业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作为实际成本。注意不包括仓储费用,仓储费用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自制存货的计价 自制存货以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成本作为实际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存货的计价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应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结存存货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实际成本,在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以其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单价,从而求得本期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三)个别计价法 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对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 (五)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六)售价金额核算法 采用这一方法时,平时对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从而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进价成本+本期购入商品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实际成本 三、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为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存货项目分别按品名规格设置明细账,逐笔或逐日记录存货的收入和发出的数量,并随时结算出结存存货的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计算期末结存数的基本公式是: 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购入-本期发出 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称为定期盘存制,它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来确定期末存货的账面结存数量,再乘以各项存货的单位成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