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学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方经济学 连 有 王瑞芬 主编 郭景婷 赵海荣 副主编 第一章 绪 论 【能力目标】 ※理解经济学的含义,掌握其研究对象。 【知识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明确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和作用。 【职业素质目标】 ※能用所学的概念和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问题的提出:资源的稀缺性 1.经济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研究是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开始的。 2.所谓资源,是指用于满足人们从事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切要素,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及其他资源的总称。 3.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三、如何生产更多的产品:资源利用 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资源利用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 (1)充分就业问题。 (2)货币的购买力问题。 (3)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四、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 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在考察这一问题时,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体制分为四种类型。 (1)传统经济。 (2)计划经济。 (3)市场经济。 (4)混合经济。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一)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的经济行为。 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 题。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的假设。 2.完全理性的假设。 3.完全信息的假设。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行为理论,即生产理论。 4.分配理论。 5.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 题。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 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 缺点。 3.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 关系。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4.开放经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其区别表现在: 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不相同。 (二)其联系表现在: (1)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目标是相同的。 (2)二者研究的都是基本经济问题,但分工不同。 (3)二者是互相补充的。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5)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大都是相同的,都属于实证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1. 实证经济学,是指超脱或排斥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理论。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好坏作评价。 2 .规范经济学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探讨研究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一)理论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理论由定义、假设、假说和 预测四个部分组成。 (二)理论的形成 (三)实证分析 (四)理论的表述方式 (五)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第四节 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结于17世纪中期。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确立时期。 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曼,法国经济学家安·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