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学生自我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可忽视的学生自我教育
不可忽视的学生自我教育每位班主任老师每天都在为教育学生而忙碌,特别是那些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了转变他们,老师们有的苦口婆心;有的大动肝火;有的无可奈何…..效果如何呢?有没有别的良策?答案是肯定的?D?D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利用他人评价进行学生自我教育 根据我们中队的特点,班级中有六位队员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是属于比较差的。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关心和帮助可以说是足够多,可是学生的进步程度还是不够快。我仔细分析了一下:(1)他们对别人的批评已经麻木(俗称“脸皮厚”);
(2)由于批评多,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已属于中下(俗称“自暴自弃”);
(3)家庭环境一般较差,没有良好的教养(俗称“没规矩”);
(4)家长文化素质一般不高,没有辅导学业的能力(俗称“没人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这些孩子的“双差”。 显然,他们不会在乎再多一位老师,再多一次批评。而过多的说理,他们也早已听得耳朵起了茧,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针对学生实际,我运用了出乎学生意料的方法。 1.让后进生也来担任课代表。 当梁海林、杜江、李健平3位同学眼中的差同学做起了课代表以后,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惊讶,他们的心底也许有了一份打算。果然,送本子,取本子,发本子,他们干得比真正的课代表还要卖力。当我故意让他们帮助冯志勇默写词语或认真完成作业时,他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老师面对差生时的感受:累!干了两天后,我请班上的同学评价他们的工作。只见这些队员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大家的发言。我还发现,不做作业的梁海林完成作业了;作业马虎的杜江字迹端正了;作业乱做的李健平做题仔细了。 2.让后进生也来诉诉“苦” 其实在班级中,我们的小干部在管理班级中,往往对差生是有成见的,他们会有意对差些的同学比较吹毛求疵,所以他们也有不满。让他们以自由谈话,实话实说的形式袒露心声有益于对他们的正确心理疏导,避免他们通过不良的行径来发泄。对于他们的正确意见,班主任一定得重视并适当地、及时地给予解决。当这些学生感到老师是“秉公执法”的,那么他们对自己的不恰当言行一定会留神。 3.让后进生时刻感受到大家的关注 努力和对缺点、错误的不断改进成为大家评价的事例。这样的方法的确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差的学生明确了纪律方面的要求,并时刻约束自己努力做到;在大家的“实话实说”下,他们懂老师对后进生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谈话时,你上课时或者说是在你的眼皮底下,而是时时刻刻。例如,在上副课之前明确要求,课后,请同学评价差生上某节副课的表现;请纪律较差的同学下课后汇报上课时自己和班级的纪律情况等。请大家多说说差的同学的努力表现,进步事例等,以此激发他们在平时以自己的得了同学们是友善的,并能与之友好相处;通过这样的评价,他们懂得:别人的表扬或是批评都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
二.启发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 在教育环节中,十几岁的孩子正进入青春期,他们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对于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大人说了算。口服心不服的教育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育主题的完全参与,即,被教育者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实践,自我提高。对此我也尝试了对差同学的一些新的手法:1.对自己长、短处的自我评价;(可用图表代替文字) 2.设定自己心中好同学的达标要求,并确立班上的一位“偶像”; 3.找出自己与“达标要求”的差距,明确方向; 4.抓住偶发、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进行自我认识、反省; 5.自我挑战,不断克服自身不足。 “尊重后进生、关爱后进生”是每位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我们更要以行动去落实,以我们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心灵毫无怨言地去做到。这样才能与他们以心换心,唤起他们心底的上进心,激发蕴藏在他们心中的激情.
第 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