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局解复习重点打印.doc

发布:2017-11-28约2.61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研究生局部解剖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海绵窦:传统概念认为,海绵窦是由许多纤维小梁分隔成的海绵状大静脉腔,颈内动脉穿行其中,如果颈内动脉破裂,血液直接进入静脉腔。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外科手术、大体解剖、显微解剖以及血管铸形等方法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海绵窦是一个包含静脉血管丛、颈内动脉、脂肪、结缔组织以及有或无髓鞘神经等结构的腔隙;其内的静脉丛是由粗细不等的静脉所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静脉丛,多次分叉又汇合,不完全包绕颈内动脉,并提出以“鞍侧腔”取代海绵窦来命名该区域2.翼下颌间隙:位置: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 内容: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 意义:下牙槽神经阻滞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此间隙3.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经板障静脉→硬脑膜静脉窦。4.颈攀: C1前支→舌下神经→舌下神经降支→颈襻上根→沿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表面下行。 C2、3前支→颈襻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上、下两根在环状软骨水平,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襻。分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5.甲状腺悬韧带:甲状腺鞘的后层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使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固定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气管软骨。吞咽时可随喉上下移动。6.气管前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和气管颈段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和左头臂静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向下通上纵隔。7.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围成。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8.胸膜隐窝: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肺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9.锁胸筋膜: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头静脉淋巴管等10.腹股沟管: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前壁 为腹外斜肌腱膜,在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 后壁 为腹横筋膜,在管的内1/3处有联合腱 上壁 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 为腹股沟韧带 内口 为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的一个卵圆形孔。孔的内侧为腹壁下动脉 外口 为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腹股沟管的内容物:男性有精索、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等;女性有子宫圆韧带和相应的神经11.网膜囊: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可看作是腹膜腔的一个较大隐窝,位于小网膜与胃的后方。 其境界是: 前壁:小网膜、胃后面的脏腹膜和大网膜的前两层 后壁:覆盖于胰、左肾上腺、左肾的腹膜和大网膜的后两层 上壁:肝尾状叶和膈下面的壁腹膜 下壁:横结肠及其系膜 左壁:脾胃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壁:为网膜孔,网膜孔是网膜囊与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可通过1~2个手指。该孔的边界由下列结构围成: 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游离缘 上界:肝尾状叶 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后界:覆盖于下腔静脉前面的腹膜 因为网膜囊是一个盲囊,当囊内因感染而积液或积脓时(如胃后壁穿孔), 开始只局限于囊内,液体量增到一定程度时,方经网膜孔进入腹膜腔。这对 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一定困难。12.十二指肠悬韧带:从十二指肠空肠区至横结肠系膜根之间的腹壁皱襞,内含十二指肠肛提肌,起于右膈角,止于十二指肠空肠区上部的后面,对十二指肠空肠区起固定作用,是手术时寻找空肠起端的标志。13.会阴浅隙:会阴浅隙: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此隙向前开放,其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 女性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 14.会阴深隙:又称会阴深袋,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此隙封闭,内有会阴肌深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有:尿道膜部及尿道球腺 女性有:尿道及阴道下部15.卵巢悬韧带:连于卵巢上端与盆侧壁之间,此韧带为腹膜皱襞,内有卵巢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丛等16.坐骨肛门(直肠)窝: 位置与边界: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向下的锥形腔隙。 内侧壁 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面,上部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和深会阴膜 前壁 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 后壁 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骶结节韧带 尖 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 底 肛门两侧的浅筋膜及皮肤 内容: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以及淋巴及脂肪组织17.肌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由髂耻弓隔成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边界: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髂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