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三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3.1欲望与效用 3.2基数效用论 3.3序数效用论 3.1 欲望与效用 欲望 欲望:人们取得并享受某种物品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效用 效用(Utility):人们在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的特点: 1、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评价;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香烟、臭豆腐、羽绒服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在沙漠环境中和在江南水乡,水的效用一样吗?你怎样看待“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黄金首饰和玉石首饰对每一个女性来讲效用相同吗?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1、2、3、4、5 ······ 基数效用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一样,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解释消费者均衡。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 序数效用论:效用无法用数字来绝对衡量,只能比较、排序。 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解释消费者均衡。 3.2 基数效用论 总效用:简称TU,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效用函数:TU=f(Q) (3.1) 边际效用:简称MU,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函数: MU=ΔTU/ΔQ (3.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TU与MU之间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物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案例分析】“春晚”的怪圈 春晚的怪圈反映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即在既定收入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实现的假设条件: 1、消费嗜好既定; 2、消费者收入既定; 3、每单位货币边际效用相等; 4、物品的价格既定。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 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实例分析 消费者均衡计算过程表 分析结论 最优购买组合X1 =2,X2=6 消费者剩余 购买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和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启发思考】 1、消费者剩余对厂商有何价值? 2、很多商品广告邀请名人、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厂商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3.3 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 1、消费者偏好可以比较; 2、消费者偏好可以传递AB,BC,则AC; 3、“多比少好”原则或称“不饱和原则”。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在一定偏好、一定条件下,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4、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 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线。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李军、王瑞杰编著 * * * 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2 28 7 0 30 6 2 30 5 4 28 4 6 24 3 8 18 2 10 10 1 0 0 0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商品消费数量(Q) 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 8 10 12 13 14 18 20 商品2的MU2 2 3 4 5 6 8 10 11 商品1的MU1 8 7 6 5 4 3 2 1 商品数量(X) 商品1和2的边际效用表 8 (2,6) A=B 10 10 10 10 7 6 (1,5) AB 10 10 11 11 6 5 (0,5) AB 12 12 11 11 5 4 (0,4) AB 13 13 11 11 4 3 (0,3) AB 14 14 11 11 3 2 (0,2) AB 18 18 11 11 2 1 (0,1) AB 20 20 11 11 1 总支出 (元) 选取组合 (X1,X2) A与B比较 MU2/P2 (B) MU2 MU1/P1 (A) 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