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4.1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教案.docx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1.各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盛放在水缸中的活鲫鱼、搜集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图片、视频等。
导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水中自由生活的各种鱼的视频引入新课。
讲述: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不同,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今天我们接触一下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鲫鱼。
同学观看视
频、图片,辨认常见的脊椎动物。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鱼
提问: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能像视频中的鱼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活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缸中的鲫鱼,看一看鱼是怎样在水中生活的。
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活鲫鱼,然后提出问题:
1.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3.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鲫鱼的形
态、运动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么?
4.用手抚摸鲫鱼的体表,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5.鲫鱼这样的体形和体色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学生汇报、展示后,领导学生一起归纳:
1.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运动时水的阻力。
2.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3.鳞片上的两排小孔是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鲫鱼的身体表面具有黏液,能够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出鲫鱼鳍的种类和数量吗?
小结: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1个,臀鳍1个,尾鳍1个。
1.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运动。
教师:鱼在运动的时候鱼鳍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仔细观察鱼的运动,小组讨论:鱼的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播放视频:剪掉鱼鳍后,鱼的运动情况)
方式等,思考、讨论,并回答问
题。
学生由观察和领
会得出:鱼类的各个
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二)鱼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
(1)鱼的胸鳍和腹鳍及背鳍能够保持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方向。
(2)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呼吸。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2)思考: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播放视频:鱼鳃的作用。
使学生明确: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
通过
观察、分
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
究鱼的运动和鱼的呼吸。
让学生利
用已有知
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三)其他脊椎动物
播放动物录像,出示四组图片。
1.两栖类:黑斑蛙、中华大蟾蜍、大鲵、东方蝾螈。
2.爬行类:玳瑁、蟒蛇、扬子鳄、多疣壁虎。
3.鸟类:灰头鹦鹉、鸳鸯、苍鹰、家鸽。
4.哺乳类:亚洲象、东北虎、海牛、东亚家蝠。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中P17~P24的内容。然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回答问题:
1.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
学生
带着问题
自学教材
知识,小组成员之间
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识别各类脊椎动物,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陆生过渡
3.为物?
4.鸟
5.哺它们在地
在各下:
两栖类
的类群?
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
类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
乳动物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球上广泛分布?
小组讨论、汇报的基础上,总结如
特点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学生在笔记上,记录该总结表格。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媒体搜集、处理、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
力。
爬行类
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
壳。
鸟类
哺乳类
提问的生活有
小结物。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体温恒定。体表一般被毛,体温恒定,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