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证探究.doc

发布:2017-07-26约5.3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证探究 金泽龙 [摘要]中高职科学合理的衔接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同时为高职提供优质生源。文章结合广东省“三二分段”试点工作中架设完善的中高职衔接“立交桥”这一举措,探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教学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可行性,验证“学徒”人才培养所需教学方式、师资、内容、环境的实践功效,将师傅“传帮带”寓于教学工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失为现代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 .jyqkBA,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信息管理。(广东 广州 51 0 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 3年度广东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终身教育视角下中高职有机衔接的‘立交桥’实证探究”(项目编号:2 0130146)和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科研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契合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G214Y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004-3985(2015)20-0022-03 随着高教扩招,中职生源不足,质量下降问题凸显,而经济快速发展又使企业对人员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解决层次差异,响应终身教育学习理念,是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家审时度势,在“十二五”教育规划中适时提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规划,力求解决好“层次”和“断头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为高职提供优质生源。 一、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意义 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最有效的实施模式就是现代学徒制,其具体的采用方法即为“三二分段(中职段+高职段)”。可利用中职生独有的优势和特点、高职生特有的成熟特质,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衔接一体化构建,避免教学内容、实训设备重复建设,节省办学成本,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徒制是一种工作形态,是教与学的方法,在手工业领域这一行为一直延续至今。但与古老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形式更加灵活,内涵更加深化、拓展。在西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被广泛采用,其中英国与澳大利亚颇具特色和代表性。 现代学徒制仍延续了教与学的互动,但实施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强调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重视教师与学生、师傅与学徒的协同。现代学徒制认同相似与相近的学习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最终目的,开发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的切身感受。在顶岗实习、以工代学、实践运作、循序渐进、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方面,现代学徒制从现代社会发展、企业现状角度出发,通过密切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企业实践技能提升的双元手段,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的高级蓝领。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已逐步兴起。 二、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问题剖析 1.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工作开展现状。目前,国内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常用的方法就是“三二分段”,也就是阶段学习,分为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这既是连续教学机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表现为中高职学习需掌握对应时段知识,毕业之时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教育学历证书。 我国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始于20世纪80~ 90年代,曾在北京等10省市试点。当时以五年制为主要方式,也有“三二分段”“三三分段”等。随着高职扩招,2000年伊始,教育部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也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多种机制的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模式。2010年起,广东省选择49所中职和10所高职对应,开展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试点,涉及专业以工科为主,包括电工、机械、建筑、化工,计算机等18个专业;2011年扩大范围,共有27所高职、近百所中职开展对接,增加了酒店管理、商贸英语等文科类专业;2012年~ 2014年继续扩招,全省84所高职中的32所加入衔接行列,对应中职也得以增加。 2.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试点存在的问题。问题一:教学计划制订随意。我国的教学计划基本是铁定“指挥棒”,目前中高职学校对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采用的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三二分段”方法,在计划安排的理解和衔接理念上有偏差,双方学校较少沟通,既没有认真实地考察衔接方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没对衔接各要素进行协调,仍以本校教学进程为出发点,计划制定后出现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问题二:课程体系安排欠妥。目前大部分中高职学校在安排教学课程时仅是将学制和教学内容做了延长和拓展,虽满足了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采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三二分段”方法在时间上的要求,却没有根据对接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水平、教学程度进行调整和变化,造成中高职的某些专业课程内容部分或大量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