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三章 阿德勒和自卑.ppt

发布:2017-06-15约5.1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卑被我遗忘了吗? 自卑被我忙懵了吗? 自卑被我转移了吗? 不是! 自卑止于学会关心! 快乐始于奉献! * 阿德勒与自卑 手机) 吴松全 办) wusongquan@hit.edu.cn 校内网上也能找到我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 ——塞万提斯 认识“自卑”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 心理学的解释: 自卑是个体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贬低或否定的内心体验。 认识“自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富裕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患先天性软骨病 ,两次被车撞,得过肺炎。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 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 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 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 过分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 个体如何追求优越,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在阿德勒看来,各种心理疾病或障碍都是“生活的失败”,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导致的。而错误的生活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个人专注于夸大了的个人优越感并缺乏足够的“社会兴趣”。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社会的兴趣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而自己的生活目标又遇到困难不能达到,人的心理就不平衡,不正常了。 ? ?阿德勒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活风格,帮助病者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 ? ?这一点是个体心理学相当独特的特征,也是它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因为它通过提高人的社会兴趣,改变了人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念,从而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填补了信仰的空白。 创造性自我(creative self) 某些有生理自卑的人经过补偿发展成对社会有益的人,而有的人形成自卑情绪,一事无成,差别在于选择,用阿德勒的话说:正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几个概念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自己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几个概念 自卑感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由于每一个人都曾是人类中最弱小和最幼稚的婴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