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走进阿德勒心理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自卑与超越---走进阿德勒 目录 前言 个人简介 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关系 社会兴趣理论 健康人格观 阿德勒疗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前 言 个人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 诞生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最早被弗洛伊德吸引参与精神分析研究人之一 最早公开与弗洛伊德分庭抗礼 一直在试图扩充和发展弗洛伊德已经加以界说的一个主要命题:补偿过程的性质 以“补偿”为基础展开了自己转向社会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研究 阿德勒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 德勒和弗洛依德一样都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 在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阿德勒受到弗洛依德的邀请,参加精神分析组织每周三晚上的讨论会。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器官的自卑感与它的生理补偿”一文。弗洛依德称其为对精神分析的重要贡献。 这篇文章当中的观点中充满了宿命的气息,所谓的器官自卑在阿德勒后来的理论发展中就慢慢地不那么重要了。 1908年,阿德勒提出了攻击性本能的概念来作为对弗洛依德性本能理论的补充。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弗洛依德在1923年的著作中把这个概念纳入了其理论体系中。 阿德勒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 阿德勒对精神分析的贡献使其大精神分析运动中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1910年,他担任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和学会杂志的编辑。 在阿德勒担任学会主席和杂志编辑期间,他与弗洛依德已经就“阴茎妒忌”的概念发生了争执。 阿德勒及其追随者退出学会。阿德勒另外组织了所谓的“自由的精神分析研究后”,出版了阿德勒学派的第一本著作“神经质体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新学会发行了自己的期刊“个体心理学杂志”。 阿德勒理论在维也纳和欧洲名声一直持续到纳粹统治时期。阿德勒理论发展现在以国际个体心理学会为支撑。 阿德勒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 阿德勒理论的基本假设 应该全面地而非片面地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人的所有局部机能是对整个人发生作用的。 人的心理不决定于过去、遣传或环境,但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人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责 人的所有行为都具有明确目标。由于人们追求目标的活动,所以人们始终都处于生成转化的过程中,结果会使得个体从负到正的情境运动。 由于人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所以人也就应该被看作是积极主动的人,而不只是被动地进行反应的人。人是能够感知、评价和做决定的。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和事件,还能够进行创造、修改和改变这些适应的对象。 阿德勒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 人能够主观地理解世界。所以,为了了解一个人,就应该能够以其方式来进行相应的理解。 人的所有行为都应该在社会环境中来理解。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在价值方面提中性的,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是有价值的,其最高价值是人的理论价值,这种价值在于社会的利益。所以,阿德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生活常规进行了解释,而且反复强调人们的选择、责任和生活意义等。 阿德勒十分强调个体心理学是一种研究特殊规律的心理学,所以不需要去归纳一般的规律。所谓一般规律也许只是具有教学的价值 。 个体心理学不是为了拥有心理学知识而开展,而是应用的心理学,其是功能的和能动的。所以个体心理学是不应该有分支的,不过这与个体心理学的实践并不一致。 阿德勒理论的基本假设 社会兴趣理论 强调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相对地否定了生物学的决定因素 是一个人与别人交往时产生感情和发生认同作用的一种潜能,是一种人所固有的社会性动机 . 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理论 个人的自卑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生活引起的,或者说是由社会的自卑情结所引起的。 凡是正常的人所追求的都不单单是个人的优越,而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优越。 健康人格观 人格思想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核心概念里 创造性自我 生活风格 创造性自我 自卑大多是由先天或遗传的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的,也包括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压抑和排斥造成的抑郁之感。创造性自我可以使个人的人格和谐、统一,形成个体的独特性,它是人类生活的积极原则。 健康人格观 生活风格 人的思想、价值、动机、行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健康人格观 健康人格观 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的三条途径 出生顺序 对早期的回忆 对梦的解释 健康人格观 (1)个人的社会态度; (2)在社会分工中想做哪部分工作; (3)对两性关系的态度。 完整和统一的人格表现在对待各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