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高语文第二册(基础版).doc

发布:2017-02-26约8.39万字共9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高语文第二册(基础版) 教 案 参 考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职高语文基础版第二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 风景谈 ……………………………………………………………………………………… 2 包身工 ……………………………………………………………………………………… 7 梦和泪 ……………………………………………………………………………………… 12 第一单元检测题 …………………………………………………………………………… 15 第二单元 景泰蓝的制作 ……………………………………………………………………………… 20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 22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 25 第二单元检测题 …………………………………………………………………………… 30 第三单元 讲讲实事求是 ……………………………………………………………………………… 34 敬业与乐业 ………………………………………………………………………………… 39 民族自信力断想 …………………………………………………………………………… 41 第三单元检测题 …………………………………………………………………………… 43 第四单元 计划 总结 请示 报告 第四单元检测题 …………………………………………………………………………… 47 第五单元 荷塘月色 …………………………………………………………………………………… 50 故都的秋 …………………………………………………………………………………… 56 记忆 ………………………………………………………………………………………… 60 给我三天视力 ……………………………………………………………………………… 63 第五单元检测题 ……………………………………………………………………………… 68 第六单元 鸿门宴 ………………………………………………………………………………………… 70 左忠毅公逸事 ………………………………………………………………………………… 74 庖丁解牛 ……………………………………………………………………………………… 81 琵琶行 ………………………………………………………………………………………… 87 第六单元检测题 ……………………………………………………………………………… 96 《风景谈》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紧扣中心将六幅画面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和谐而完美的整体的写法。 2.体会运用衬托的手法和选用精当的动词对表现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 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并学习和发扬这种崇高的精神。 1.弄清六幅画面是怎么组合成文的。 2.通过朗读、讨论、概括、复述、评析和作文等方式体会衬托的手法和品味精当的动词。 3.突出第六幅画面。 弄清六幅画面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1.第一课时从语言形式入手把握文章内容,第二、三两个课时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分析文章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内容的。这种“形式·内容·形式”的教学过程,正适合文学作品的教学。 2.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①学生·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叶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尽量少讲,只起启发、点拨、引导作用,一半以上的时间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学。②读写听说:四者相辅相成。③语言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二者有机结合。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和想象等能力。④语文·生活:二者有机联系。最后的想象作文,既把阅读和写作,又把语文和生活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课文写法的理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茅盾五十八年前写的散文,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 教学要点 1.识记茅盾的主要作品和课文中重要字词的形音义。 2.用在高中一册学到的方法把握全文主要的内容,体会巧妙的构思,即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不同的画面组合成文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分钟 1.教师:(先板书课题)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他同鲁迅、郭沫若等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2.学生:将“幻灯片①”的内容抄写在“知识梳理本”上,再齐读一遍。 3.教师:本文和《白杨礼赞》被称为姊妹篇。请同学们回忆:《白杨礼赞》赞扬了什么。(静思片刻,齐答。明确:赞扬了抗日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采用了什么写法。(静思片刻,齐答。明确:象征、衬托或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