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缺铁性贫血幻灯片.ppt

发布:2019-05-25约4.62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铁耗减期(iron depletion): 1.血清铁蛋白14 ?g/L 2.骨髓铁染色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iron deficiency erythropoiesis) 1.ID的1+2 2.转铁蛋白饱和度15% 3.游离原卟啉升高 4.血红蛋白正常 * 缺铁性贫血(IDA): 1.IDE的1+2+3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MCV80fl,MCH27pg,MCHC32% 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IDA的诊断并不困难,需强调的是在确立诊断后,应进一步查找病因或原发病。 二.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其他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鉴别。 (一) 珠蛋白异常所致贫血 包括异常血红蛋白病和海洋性贫血,属遗传性疾病,常有家族史。体检可有脾肿大。血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出现不同的异常血红蛋白带。血清铁、铁蛋白和运铁蛋白饱和度不降低。 (二) 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ACD) 常见病因有慢性感染、炎症和肿瘤。多数患者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部分患者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CD的铁代谢指标变化与IDA不同,表现为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增加;血清铁蛋白升高和运铁蛋白受体降低;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铁增加,均有助鉴别。 (三) 铁粒幼细胞贫血 系铁失利用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特征性的环形铁粒幼细胞(ringed sideroblast),其计数15%时有诊断意义。患者血清铁和铁蛋白升高。 治 疗 * (1)病因治疗(最为重要) (2)补充铁剂:无机铁:硫酸亚铁 有机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 *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铁摄入减少 铁丢失过多 铁需求增加 饮食不足 胃肠道出血 月经过多 妊娠 吸收障碍 消化性溃疡 过度献血 哺乳 胃酸缺乏 痔疮 慢性血管内溶血 婴幼儿 胃手术后 恶性肿瘤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胃肠道疾病 憩室病 机械性溶血(如人造心瓣膜) 溃疡性结肠炎 出血性疾病 肠息肉 疟疾 * 疗效观察: ① 自觉症状好转。 ② 网织红计数升高,多于7天达高峰。 ③ Hb多于2周后上升,1~2个月恢复正常。 ④ Hb恢复正常后,仍需坚持补铁至血清 铁蛋白 50mg/L。 * 疗效判断: 若口服铁剂3周后仍无效,应考虑 ① 诊断是否正确。 ② 患者是否按时服药,药物是否过期。 ③ 患者仍有隐性出血。 ④ 慢性疾病干扰铁的利用。 ⑤ 铁剂不能吸收,应考虑注射铁剂。 注射铁剂 注射铁剂的副作用较多且严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①不能耐受口服铁剂;②原有消化道疾病,口服铁剂加重病情,如溃疡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③消化道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等;④因治疗不能维持铁平衡,如血液透析。 * 注射铁剂: 常用右旋糖酐铁 补铁总剂量(mg)= [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 – 患者血红蛋白浓度(g/L)]×0.33 ×患者体重(kg)。 用 法:深部肌肉注射,首次50mg,如 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至100mg,每周注 射2-3次,直到总量用完。? 注射铁剂的副作用有局部疼痛和皮肤色素脱失以及引流区淋巴结疼痛等。注射铁剂可发生过敏反应,多见于静脉用药,严重时危及生命,故应避免静脉给药。 * 预 防 主要针对高发人群,如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的铁剂补充。合理饮食,食物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食品。 * 要 点 IDA是最常见的贫血,以儿童和育龄期女性发病率最高。 在生理情况下,铁的补充和消耗呈动态平衡,维持其稳态。铁的吸收涉及多种途径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耗竭最终的表现。 IDA的病因众多,慢性失血是最常见的病因。确立诊断后应继续查明其病因。 * * * 定 义: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当体内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 流行病学 * 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IDA都是最常见的贫血,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中明显增高。这与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青少年偏食、妇女月经过多、多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