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标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西省金溪至抚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P1合同段
(K0+000-K19+000)
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 试验段施工方案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金溪至抚州高速公路P1标段项目经理部
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由我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金抚高速P1合同段,起讫桩号K0+000-K19+000,主线全长19.0Km,总工期20个月,设金溪枢纽互通、琅琚互通、琅琚收费站,包括路面工程、路基排水工程、安全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等。
依据设计图纸在水泥稳定碎石中基层之上施工完毕透层和下封层后施工ATB-25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
我部拟定在K2+380—K3+000左幅进行上基层的试铺工作,试验路段长度为620米,上基层结构形式为ATB-25沥青稳定碎石,设计厚度10c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35m。
试验段计划铺筑时间:2014年11月10日。
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配合比试验报告已完成并得到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批复。沥青采用浙江镇海50#道路石油沥青,碎石采用上饶市铅山县杨林乡陈家坞石场生产的各档碎石,配合比结果如下:
目标配合比:19~31.5mm碎石36% 、9.5~19mm碎石21% 、4.75~9.5mm碎石15%、2.36~4.75mm碎石5% 、0~2.36mm机制砂21%、矿粉2%,最佳油石比3.7%。
生产配合比:22~32mm碎石35% (4#仓)、12~22mm碎石21%(3#仓) 、5~12mm碎石15% (2#仓)、3~5mm碎石4%(1#仓)、0~3mm机制砂22%(1#仓)、矿粉3%,最佳油石比3.7%。
二、编制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江西省高速公路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南(规范化施工标准)》
4、《金抚高速公路路面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赣高速金抚办字〔2014〕34号)
三、试验段铺筑目的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验证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主要确定以下指标:
1、拌和机的操作方式——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
2、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
3、摊铺机的操作方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
4、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
5、施工缝处理方法。
6、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7.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
8.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
当试验路段结束后,试铺路段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及时做一份完整、详细的试验段总结报告,用于指导今后施工控制的依据。
四、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施工工艺及要点
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下承层清扫→测量放样→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护→交验。
1、现场准备工作
(1)、检查和清扫沥青下封层
在铺筑沥青碎石基层之前,检查沥青下封层的完整性与基层表面的粘结性,对局部基层外露和下封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按下封层施工要求进行补铺。
把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清扫至路面以外,使下封层表面洁净。
(2)、做好测量放样工作
下封层施工完毕后测量人员将中线和边桩纵向每隔10m放样,并纵向每10米测量下封层顶面高程,挂导线标高用测量点位定在距中线1m和12.35m处,并根据上基层对应标高点设计标高和松铺系数计算出挂线标高,试验路段松铺系数暂定为1.25。导线钢桩定在距中线0.7m和12.7m处,根据挂线高度将钢丝绳挂在导线钢桩上。钢丝绳不宜太长并且要拉紧,以免拉力不足造成钢丝绳下垂,影响标高及平整度。在摊铺两侧用白石灰标出宽度线,石灰线位置定在距中线1m和12.35m处,石灰线应位置准确顺直,以保证路面宽度和线型顺直美观。
2、混合料的拌和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高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贮料仓的储料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下表。
ATB-25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 155(165 矿料加热温度 165(175 混合料出厂温度 正常范围150(165,超过190℃者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145 摊铺温度 正常施工 不低于135 低温施工 不低于150 开始碾压混合料
内部温度 正常施工 不低于130 低温施工 不低于145 碾压终了表面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