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pdf

发布:2025-04-01约5.6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砥砺思想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积累与运(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4分)

A.赦免(shè)妄想(wànɡ)沉醉(zuì)敬业乐群(lè)

B.飘逸(yì)解剖(pāo)佝偻(gōu)断章取义(duàn)

C.骈进(bìng)亵渎(xiè)佛门(fó)言行相顾(gù)

D.承蜩(tiáo)旁骛(wù)层累(lěi)强聒不舍(guā)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慢游忧戚杜绝自吹自擂

B.浪荡喉咙征引发愤忘食

C.烦恼教诲拣择言不及意

D.羡幕罪恶摇曳一事无成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大家都很受不了他的强聒不舍。

B.勤奋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D.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或一茎枯枝;看它,

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①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②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

③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第1页共6页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二、阅读(40分)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

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

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

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

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

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

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

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

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

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

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

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

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

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

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

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

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

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

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