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7筛哑普文的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PAGE
PAGE6
筛选科普文的信息
一、对点练
(202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运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绾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浩大、猛烈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说明为与神话传闻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干脆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爱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起先,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相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行。乍一看这本“书”,排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假如细致阅读,你便会发觉,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才智,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始终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渐渐被发觉。好玩的是,它被发觉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明显不约而同。神奇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羡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一绣千年》,
《人民日报》2024年2月23日)
材料三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事实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特别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明显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特别困难,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困难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明显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便利、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敏捷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变更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特性化的选择,深化、反复地观看自己感爱好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
终端的数字化爱护与传承探讨》)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
(3)承载的文化:?。?
二、仿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题。
森林的枢纽
戎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瞬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的确,某些物种好像更加重要,犹如枢纽。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方冲要处或关键所在”。这个关键所在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变更。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全部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殊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探讨。这项探讨起先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好玩的去除试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肯定优势。
试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快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逝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全部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