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docx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籼(xiān)米熨(yùn)帖??裙裾(jù)????亘(gèn)古不变
B.造诣(yì)????媛(yuàn)女???坍圮(qǐ)????蓊(wěng)蓊郁郁??
C.蔸鍪(móu)???婀娜(nuó)????镌(juàn)永??戛(jiá)然而止
D.潭柘(zhè)寺分蘖(niè)????田埂(gěng)大笔如椽(chuán)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一句中,“壬戌”,属于天干地支纪年法,十二天干与十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这种纪年法我们如今依然在用,例如2024年为甲辰年,2025年为乙巳年;“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B.古代传说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天姥山,因此李白才会梦游天姥山遇到众多神仙。诗中还提到了“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和南岳恒山。
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登泰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姚鼐,字姬传,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一般是轻快的,它正像民歌一样,思路十分自然而富于启发性;它仿佛通过一点的启发,便引起了无限的想象。例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只借春天的柳色这一点启发,就(??)了征人思妇的全部思想情感。再如一首叫《哥舒歌》的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里只借一个简单的哥舒翰的形象,就唤起了边塞上整个严肃而苍茫的景象。所以绝句好像是投一块石子到水里,不但它打起一个浪花,反而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又好像是一个插入天空里去的青翠的山峰,我们自然就想起那连绵的山脉。一首绝句只有四句,其所以不嫌短的缘故,;如果没有这个作用,绝句就失去了它的特色。绝句就是这样自然流露而(???)的一种诗歌形式。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最单纯的诗。它既不容许过多的加工,也不容许故事的叙述,好像找着了(???)似的,一下子就打开了诗的窗子。绝句这个体裁在唐诗里特别发达,说明唐代诗歌是非常富于启发性的。
(节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引起??意犹未尽??秘密 B.唤起??意犹未尽??秘密
C.唤起??意味深长??窍门 D.引起??意味深长??窍门
4.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在于是一点突破,全面展开。
B.就在于是意象凝练,引发无限联想。
C.就在于是描写生动,展现丰富的内容。
D.就在于是语言简洁,意境深刻。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它打起一个浪花,而且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B.它不但打起一个浪花,反而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C.由于它打起一个浪花,因此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D.它不但打起一个浪花,而且还引起了整片的涟漪。
二、文言小题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如:往?????????????????②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
③予出官二年??????出官:离家外出做官?????④山川相缪????????缪:盘绕,围绕
⑤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逐渐??⑥暮去朝来颜色故??故:原来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⑤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长句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今安在哉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岂无山歌与村笛
D.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徘徊于斗牛之间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歌以赠之
C.栗深林兮惊层巅/侣鱼虾而友麋鹿
D.熊咆龙吟殷岩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9.下列各句分类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客有吹洞箫者/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C.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B.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为天门。
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