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doc

发布:2015-07-24约4.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幸福指数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而且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毋庸置疑,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上的,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活富裕、物质财富充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们的幸福感。相反,经济条件差、物质生活水平低则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同时,政治建设方面的民主状况、法治状况,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文明状况、国民教育状况,社会建设方面的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安全稳定状况,生态建设方面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个人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职业状况等,都对人的幸福感、对幸福指数产生重大影响。幸福指数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测量仪”,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晴雨表”。   如何不断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不断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各部门要将民生任务指标化,制定科学的实施细则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坚持以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来衡量民生工作成效,把民生改善的成果作为评价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顺应群众期待,把民生作为决策的首选、工作的首要、支出的首位,确保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发展成果。   要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富足。要优先发展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建设教育强市。要大力繁荣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们健康水平。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健全相互衔接、覆盖城乡居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扶贫解围力度,切实减少贫困人口。让所有贫困群众、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有尊严而体面地生活。 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物质财富,这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物质财富。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环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树立社会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把社会管理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群众工作内容,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一切社会管理部门为人民群众服务、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利、一切社会管理过程与群众工作同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树立统筹协商的理念,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的体制、格局与快速流动的社会人员、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协调利益关系、调处矛盾纠纷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从过去习惯于用硬性的行政手段解决矛盾转变为重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采取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妥善处理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