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2.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突破:对照速度的定义进行理解。
难点: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难点突破:合理利用实例,加深印象。 设计思路 通过激发学生对“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能够较自然地进入“猜想与假设”之中,并使学生在对识别物质方法比较,判断其适用范围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如何才能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识别方法的思考中,具有过度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否识别各物质的猜想中,从而想到制定探究计划通过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认识自然,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深入思考物质世界中更具有普遍意义,深刻的内在联系及常用研究方法“比值”的运用,使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等探究能力得到练习和巩固。
多媒体投影
一杯水,一杯酒精
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各3块(对应体积相同的3对)(28)
天平(28) 刻度尺(28) 环节一:
复习
密
度
概
念
多媒体展示:
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师: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板书:Kg/ m3(g/c m3)
1×103kg/ m3表示什么含义?
1g/cm3表示什么含义?
师:现在大家是不是能给密度下定义了?
多媒体展示: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师:同学们想想看这里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物质的密度的?
多媒体展示:
方法一:相同体积比质量
师: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密度?
多媒体展示:
方法二:相同质量比体积
密度公式:密度= 体积/质量,
ρ= v / m。
Kg/ m3(g/c m3)
1 m3这种物质的质量是1×103kg。
1×103kg这种物质的体积是1 m3
(教师板书)
(略)
生: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生:
相同体积比质量
相同质量比体积
方法的又一次使用。 环节二:
单
位
换
算 师介绍:密度主单位是kg/ m3和常用单位g/c m3,还有其他密度单位吗?
师:你知道1 g/c m3= kg/ m3
动手试一试
多媒体展示结果:
1 g/cm3 = 103 kg/m3
(师提示:这个结果在以后的解题中经常用到,大家要记住。)
多媒体展示换算练习:
1. 7.9×103 kg/m3= g/ cm3
2.
11.3×103克/厘米3= 千克/米3
生:有,如:
g/c m3,----
学生换算。
学生练习 环节三
:
阅
读
密
度
表 师: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而同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大家翻阅课本p11密度表,你看得懂吗?
试试找出表中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物质并读出密度值,进行单位换算、说说含义
从密度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略)
单位:kg/m3
固体、液体有103,气体没有
-------(不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固、液、气物质的密度一般逐次减小)
重视学生的读表能力 环节四:
公
式
运
用 多媒体展示:
生活与物理 铅的密度是11.3×103 kg/m3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有一种质量是4kg,体积是0.5dm3 ,这个铅球是用“铅”做的吗?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略)
学生练习。 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略) 作业 见作业纸。
预习量筒使用说明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