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露天煤矿雨季防治水措施.docx

发布:2019-11-27约6.4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防治水规定》,为了保证露天煤矿在雨季生产安全不受水害威胁,露天煤矿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了雨季防治水措施。 一、进行雨季水情、水害分析 露天煤矿位于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境内,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区年平均降水量247.7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平均3486.1mm。矿区含水层含水贫弱,地下水流动滞缓,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矿井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地表无水体,仅在雨季有短暂地表径流。矿井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与井工开采。由于露采坑遍布井工矿井周边,煤层露头隔水煤柱大多被回采,露采坑破坏了地表行洪通道,增大了矿井渗漏面积,再加上井工开采采动裂隙、采空区积水等原因,尽管矿区降水量较小,但由于降雨集中,一旦洪水进入露采坑、矿井,有可能威胁矿井生产安全。 二、雨季防治水措施 为了防止露天煤矿顺利度过汛期,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进行雨季水害防治: (一)、露天开采防治水措施 1、疏通泄洪通道 雨季来临前组织人员对露采坑周边及上游泄洪通道进行巡查,发现通道阻塞及时进行疏通,在可能发生阻塞地段进行加坝引流。 2、构筑拦水坝 为了防止雨季大气降水沿露采坑周边直接进入采坑,淹没露采工作面,威胁露采坑生产安全、加大露采坑排水负担,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沿露采坑周边构筑拦水坝,坝高不低于1.5m,坝宽不低于2m,坝体材料为露采剥离物,坝体外部覆黄土。 3、进行露采坑、排土场边坡稳定观测 雨季必须加强露采坑、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观测,防止由于降雨诱发滑坡灾害。 4、建立雨季预警机制 为了防止雨季露采坑发生事故,及时掌握暴雨与洪水预警信息,在暴雨预警信息发布后应立即组织撤出人员及设备。 5、完善露采坑排水系统 雨季来临前对露采坑排水设备进行检修,保证雨季排水工作正常。 (二)、井工开采防治水措施 1、地面防治水措施 ①加坝引流、疏通地表排泄通道 在露采坑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坝引流,保证雨季降水沿地表顺利排泄至矿井以外,减小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井下。 ②填漏堵缝 安排人员对地表裂缝及塌陷进行填埋,特别在雨季来临前,对地表裂缝、塌陷进行彻底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地段重新进行填埋。 ③封闭废旧井口 雨季来临前,对井田范围内所有废旧井口填埋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填埋质量达不到要求及可能导水的井口,必须重新进行封闭。 ④抽排露采坑、低洼积水区积水 对露采坑、低洼积水区积水及时设泵抽排,防止渗入补给井下。 2、井下防治水措施 ①健全完善排水系统 水泵、水管、配电设备、供电系统、泵房等主要排水设备在雨季来临前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进行一次联合试运转,确保运行正常。矿井水仓在雨季来临前必须进行一次彻底清仓,确保雨季正常使用。 ②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③加强矿井涌水量观测 加强矿井涌水量观测,特别是矿井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要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发现水量变化异常,必须及时撤出人员进行处置。 ④严格执行雨季24小时巡查制度 在暴雨灾害期间,要严格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当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确保安全 ⑤编制防洪预案、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防洪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对预案进行学习并组织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 ⑥成立应急救援抢险队伍 成立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对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进行系统培训,保证抢险队伍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发挥作用。 ⑦储备应急救援抢险物资 储备雨季防洪应急救援抢险物资,保障供给。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