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防排水安全措施.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概述 由于神山露天矿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该区在雨季节会形成短时洪峰,所以为了保证露天矿雨季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 二、采掘场排水1、为防止地表水进入采场,地表境界外设地面排水沟,在采掘场端帮和工作帮地表境界外分别设防洪堤拦截地表迳流,将汇水及时导入地面排水沟排出场外。对局部低洼地带不能自流排出场外且对露天矿生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表水设置水泵通过管路将水排出。2、露天矿采掘场内汇水集中到坑底最低处,在该处设置排水泵站,采用潜水电泵移动泵站排水方式,通过正常和暴雨排水管路将采掘场内汇水排出,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3、疏干排水 (1)采坑排水必须设专人24小时作业,必须保证采、剥、运、排正常作业。 (2)要根据需要利用机械或人工挖水沟和积水坑,尽量使工作平盘少积水或不积水,必要时采用二级排水.(3)抽水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现场,要随时检查设备的完好状况,发现抽水设备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4)新挖水窖必须设护栏和标识牌。三、排水系统 根据采坑地下水和雨季平均降雨量设置水窖,将分散平盘积水由局部水沟汇入就近水窖,再由水泵将各水窖水汇入5#煤底总水窖,再流入二次沉淀池,最后由水泵提升经地表排水管路排入采区南部沟。 1、坑内正常排水量:采场最大暴雨量4862m3/d,地下水量135 m3/d,正常降雨径流量44.5 m3/d,汇水面积0.217k㎡。2、排水设备配置:按设计要求,正常生产期配备2台流量为Q=100 m3/h的耐磨潜水泵,暴雨时期配备3台流量为Q=100 m3/h的耐磨潜水泵,考虑到采空区积水和周边小窑的突水应备用3台相同类型的潜水泵。3、水泵型号:流量Q=100 m3/h,扬程H=100m,功率N=90kw。4、坑内污水排放:坑内设立污水集水坑,集水坑设在采场最低平盘,上部平盘如有大面积积水也可设立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3*3*1.5米,坑内积水经过二级沉淀后方可排放到附近河流和洒水降尘,二级沉淀池应设立在采场,其大小为:5*5*3米。5、排水管路:选用两趟直径100cm的塑料水管,每趟长400m。四、防洪 1、根据本采区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防洪方法分为防洪堤防洪与坑边防洪两种。 (1)防洪堤防洪:利用采场南北部的防洪堤防洪。由于防洪堤兼公路,每年在汛期前要仔细检查防洪堤的标高和宽度,不足部分要及时加高加宽。(2)坑边防洪:每年汛期来临之前,采场四周距坡顶5m处用推土机堆积高1 -1.5m,底宽2 -2.5m的小防洪坝,以防止雨季雨水涌入采坑。在采坑附近设置季节性排水沟、以防止大雨时水量增大冲入采坑。 2、防洪制度 (1)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要成立采区防洪领导小组和抢险队,防洪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人员对采坑所有的防洪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每年汛期必须安排昼夜防洪值班。(3)大雨过后必须检查所有的防洪设施是否被冲垮、损坏,并进行修复。(4)随时收听天气预报及上级部门传达的中长期气象预报,做好防洪准备。(5)每天下班停产时所有采掘设备、穿孔设备必须停放在较高处,所有的运输设备及辅助设备必须停放在指定的安全地点。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