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涉江采芙蓉》《鹊桥仙》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中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两首古诗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1.能够理解并欣赏《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中的意象和情感,提升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结构,发展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3.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4.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的诗歌意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如《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兰泽”等,以及《鹊桥仙》中的“鹊桥”、“银河”等,通过这些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从语言、结构、韵律等方面分析古典诗词,例如《涉江采芙蓉》的平仄韵律和《鹊桥仙》的对仗工整,以便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
-诗歌情感的细腻把握: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孤独哀愁和《鹊桥仙》中的浪漫思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情感的渲染,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的细微之处。
-举例:如《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长路漫浩浩”所蕴含的孤独和无助。
-诗歌语言的理解:《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结构可能对现代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如“兰泽”和“盈手”等词汇,需要教师详细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在讲解《鹊桥仙》中的“盈手”一词时,教师要解释其原意是指满手,在这里引申为充满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诗歌背景和文化的了解:学生可能对《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缺乏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识点,如《鹊桥仙》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关联。
-举例:讲解《鹊桥仙》时,教师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文化象征和传统习俗。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个人感受,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加深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诗歌原文、注释和背景资料,增强直观性,辅助学生理解。
-视频播放: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视频,如《鹊桥仙》的动画短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互动平台:利用教学软件的互动功能,如在线问答、投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典诗词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对古典诗词有什么了解?最喜欢的诗人或诗句是什么?”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涉江采芙蓉》和《鹊桥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大意。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芙蓉”、“兰泽”、“鹊桥”、“银河”等。
-通过板书和PPT展示,详细讲解诗歌的语言特色、结构安排和韵律美。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如《涉江采芙蓉》的孤独、《鹊桥仙》的浪漫。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歌,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讨论其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准备进行分享。
-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重要性。
-回顾学生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给予肯定和指导。
-强调古典诗词在文学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赏。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典诗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格式要求,并鼓励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确保学生明白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