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发布:2024-03-24约8.9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PAGE/NUMPAGES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1)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1)自然生态系统

①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②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2)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3)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答案(1)×(2)×(3)√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

成分

地位

作用

实例

主要成分(基石)

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能量:太阳能eq\o(――→,\s\up7(光合),\s\do5(作用))化学能;无机物中的能量eq\o(―――→,\s\up7(化能合),\s\do5(成作用))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化能自养型生物

最活跃的成分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主要指动物,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基础

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3.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5)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答案(1)√(2)×(3)√(4)√(5)√

关键点拨(1)植物≠生产者:菟丝子(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等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根据下图完成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联系及分析: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A、B、C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3)A主要由绿色植物(生物)组成,除此之外还包括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实例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而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特征:如果一条食物链上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1)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3)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答案(1)√(2)×(3)√(4)×

特别提醒(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2)食物链(网)中只含有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即消费者的营养级别=消费者级别+1。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下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