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1.1晶体的常识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PAGE
3-
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聚拢状态。
2.生疏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3.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
【教学重难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20世纪前,人们以为分子是全部化学物质能够保持其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分子在固态只能振动,在气态能自由移动,在液态则介乎二者之间。
20世纪初,通过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发觉很多常见的晶体中并无分子。例如,氯化钠、石墨、二氧化硅、金刚石以及各种金属等。气态和液态物质也同样不肯定都由分子构成。例如,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又如,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离子组成的液体物质。此外,还有更多的物质聚拢状态,如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这些事实表明,描述的物质三态间的相互转化模型明显过于简洁了。
2.新课讲授
1.物质聚拢状态
[讲解]除了三态,还有更多的物质聚拢状态,如等离子体、离子液体、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设疑]什么是等离子体、液晶态?
[学生活动]阅读[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等离子体、液晶。
[总结]2.等离子体
(1)概念:气态物质在高温或者在外加电场激发下,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电子和阳离子等。这种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拢体称为等离子体。
(2)特点: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淌性。
(3)应用
运用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可以制造等离子体显示器;利用等高子体可以进行化学合成;核聚变也是在等离子态下发生的等。
3.液晶
(1)概念:物质加热到达到熔点后,先呈浑浊态,再加热达到肯定温度时,浑浊态变透亮清亮态,将熔点至澄清点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状态称为液晶。
(2)特征:
液晶是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淌性、黏度、性变形等,又具有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3)应用
液晶已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施加电场可使液晶的长轴取向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从而显示数字、文字或图像。再如,合成高强度液晶纤维已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坦克、舰船、防弹衣、防弹头盔等。
[过渡]走进化学试验室,你能见到很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S8)、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O)、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
[总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1)晶体
概念: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排列而构成的具有规章几何外形的固体。
分类: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2)非晶体
概念: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呈相对无序排列而构成的不具有规章几何外形的固体。
[练习]推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设疑]具有规章几何外形的固体肯定是晶体吗?
[回答]不肯定,由于非晶体也能加工成规章的几何外形,如玻璃饰品。
[总结]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食盐、冰、铁、铜等。
非晶体:玻璃、橡胶等。
晶体中粒子排列的周期性是指肯定方向上每隔肯定距离就重复消灭的排列,粒子排列的周期性导致晶体呈现规章的几何外形。
[设疑]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
[讲解]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肯定的条件。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肉眼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章外形的块状物,甚至形成的只是非晶态(玻璃态)。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展现]自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投影示意图。
[讲解]在水晶柱面上滴一滴熔化的石蜡,用一根红热的铁针刺中凝固的石蜡,你会发觉石蜡在不同方向熔化的快慢不同。这是由于水晶导热性的各向异性造成的。
[总结]同一晶体中,在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一样的,因此,晶体的很多物理性质,如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常常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讲解]在考察固体的某些性质,如熔点,可以间接地确定某一固体是否是晶体,由于晶体的熔点较固定,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会发生变化。
[设疑]熔点只能间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那么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牢靠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回答]晶体物质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非晶体只有散射效应。这是测定晶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