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docx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为核心,围绕《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课文,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航空母舰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主旨。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语言,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汇、句式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科技发展意义,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航空母舰事业的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科技成就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科技术语:例如“舰载战斗机”、“阻拦钩”、“弹射器”等,理解这些术语在航母着舰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课文描述的着舰过程:重点讲解飞行员如何操控舰载战斗机完成着舰的复杂步骤,如调整速度、高度和姿态等。
-领悟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分析课文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传达作者对我国航母事业的自豪感和对科技人员的敬意。
2.教学难点
-航空母舰及舰载战斗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对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大船上的小飞机”来类比。
-着舰过程的复杂性:着舰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和飞行员的操作技巧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和模拟演示来辅助教学,如播放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实况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着舰的难度。
-情感态度的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较为隐蔽,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可以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如让学生扮演飞行员或作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频播放设备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航母及舰载战斗机科普文章、舰载战斗机着舰视频片段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模型(航母模型、舰载战斗机模型)、思维导图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航母战斗群的图片和舰载战斗机着舰的视频剪辑,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回顾旧知:询问学生关于航母的基本知识,如航母的定义、作用以及舰载战斗机的特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课文《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内容,包括着舰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飞行员的心理状态。
-举例说明:通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实例,解释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过程,如阻拦钩的工作原理和弹射器的作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描述的着舰过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并分享对课文情感态度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展示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关键步骤和课文结构。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信息,确保思维导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和科技精神,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理解和思考。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中国航母事业的认识和感受,以及舰载战斗机着舰技术的理解。
学生学习效果
-理解并掌握了课文《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内容,能够概述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基本过程。
-熟悉了航母及舰载战斗机的相关科技术语,如“阻拦钩”、“弹射器”等,并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术语。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提高了对科技发展成就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从语言和情感层面欣赏课文的艺术性。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对国家科技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整理和归纳课文信息,提升了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巩固练习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撰写出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的短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