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发展的选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docx
6.4发展的选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4发展的选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发展的选择”。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发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影响发展的因素;
3.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4.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及其成果;
5.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如下:
1.地理实践素养:通过分析影响发展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地理思维素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发展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人文素养:通过探讨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其关注人类命运、关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4.科学精神与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其科学精神与态度。
5.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沟通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发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
②分析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评估这些因素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探讨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策略及其后果,培养学生历史视角下的分析能力。
②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及其成果,包括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③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学生从长远角度思考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发展战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与选择,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发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关键概念、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软件应用,利用互动教学软件,如在线问答系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其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篇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与发展有什么关系?”接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发展的选择,探讨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发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通过PPT展示发展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初步理解发展的概念。接着,讲解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如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最后,介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及其成果,如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具体步骤:
①发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5分钟)
②影响发展的因素(5分钟)
③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5分钟)
④我国的发展战略及成果(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置几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可以包括:“请列举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请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其原因”等。讨论结束后,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发展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的发展战略。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发展问题,提高其地理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①结合课堂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发展的选择”的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②收集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该书以宏观的视角审视人类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报告》,该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