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主讲教师.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投资基础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内部贸易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两个热潮期:一是80年代后半期。据统计,1986-1990年国际投资流出量平均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每年流出的绝对额也猛增,1985年为533亿美元,1990年高达2250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从1985年的6836亿美元,增至1990年的1.7万亿美元。二是1995年以来。1995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量达3150亿美元,增长40%,1996年达3490亿美元,增长11%;1997年达4 240亿美元,增长25%。1997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减少,而且各地普遍增长。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尤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无国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高达5.5万亿美元,而世界出口总额仅为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控制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90%,其资产总额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50%,控制工业研究与开发的80%、生产技术的90%、世界技术转让的75%,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3.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是指一国借助于国际资本市场,通过资本的贷方行为来谋求资本保值与增值的一种盈利性金融活动。目前国际间接投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国际贷款。国际贷款是指政府之间、国际金融机构之间以及政府、银行、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贷活动,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等。 ; ——国际证券投资。指通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者在国际股票市场上购买外国公司股票来实现的投资。国际证券投资者可以是国际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和个人。特点: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构成发行国的对外债务;国际证券可以随买随卖或转让,具有市场性和流动性;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股票,是为了获得利息和红利。
4.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是指投资者在另一国新建生产经营实体,或把资本投入到另一国的工商企业,并以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对外投资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创办新企业
控股权投资
利润再投资
——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
资本流向多向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资的产业范围扩大
投资目标多样化;二、国际投资基础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出发点是市场不完全,认为市场不完全不仅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存在,在中间产品市场上也同样存在,这里的中间产品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外,更重要的是指专有技术、专利、管理及销售技术等“知识中间产品”。
与知识有关的中间产品由于市场不完全,存在定价困难,从而使交易成本增加,当交易成本过高时,企业就倾向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辟内部市场,将原本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交易转化为内部所属企业间的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根据内部化理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形成内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与协调分工,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其经营产生的影响。
同时,在“知识产品”的研发与获得越来越昂贵,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交易可以有效地防止技术迅速扩散,保护企业的知识财富。
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市场环境下,内部交易使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内部资金、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调拨,从而保证效益最优化。; 内部化理论分析了影响中间产品内部化的四个主要因素:
①行业因素,主要包括中间产品的特性、外部市场结构、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以及行业特点等;
②区位因素,是指有关区域内社会文化差异、综合投资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特征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