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4-04约2.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幼儿园内所有班级、教职工和幼儿。

3.基本原则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规范。

二、疫情报告职责分工

1.园长职责

全面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是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障疫情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并按照要求配合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2.保健医生职责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的日常监测工作,指导班级教师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等工作。

对发现的传染病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及时报告园长,并协助园长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组织开展园内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调查、采样、消毒等工作。

3.班级教师职责

负责本班幼儿的晨午检工作,认真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保健医生。

做好因病缺勤幼儿的追踪登记工作,了解缺勤原因,如怀疑为传染病,及时报告保健医生。

协助保健医生开展班级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如对患病幼儿进行隔离护理、对班级环境进行消毒等。

向幼儿和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后勤人员职责

负责幼儿园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按照要求定期对教室、寝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消毒。

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确保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供应。

配合保健医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1.晨午检制度

班级教师每日早晨和中午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体温、精神状态、面色、皮疹等。

发现幼儿有发热(体温≥37.3℃)、咳嗽、流涕、咽痛、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询问幼儿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

如怀疑幼儿患有传染病,应立即报告保健医生。

2.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

班级教师每日对因病缺勤的幼儿进行追踪登记,了解缺勤原因、症状表现、就诊情况等。

如发现幼儿因病缺勤连续超过3天或出现传染病疑似症状,应及时报告保健医生。

保健医生对因病缺勤幼儿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园长,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疫情报告流程

当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时,班级教师应立即报告保健医生。

保健医生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后,如怀疑为传染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园长。

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初步诊断等。

在疫情报告后,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调查、采样、消毒等工作,及时反馈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四、疫情处置措施

1.隔离措施

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幼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单独的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隔离室应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设备,由专人负责护理,确保患病幼儿得到妥善照顾。

在隔离期间,应限制患病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接触,防止疫情传播。

2.消毒措施

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幼儿所在的班级、寝室、活动场所等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工作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消毒方式可采用物理消毒(如紫外线照射、煮沸等)或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等),消毒频率应根据疫情情况适当增加。

在消毒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消毒人员的安全。

3.停课措施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如幼儿园内出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采取停课措施。

停课期间,应做好幼儿的居家学习和生活指导工作,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幼儿及家长保持联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停课期间,应继续做好校园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为复学做好准备。

4.健康教育

加强对师生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家长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和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等。

提醒师生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疫情报告管理与监督

1.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档案,对疫情报告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