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医学课件.ppt

发布:2018-08-01约1.79千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内 容;毛细胆管; 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增高, 并伴有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的正常来源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胆红素;两种胆红素的比较;结合胆红素;;黄疸分类:依黄疸性质 ;;黄疸分类:依发生机制;黄疸分类:依胆红素类型 ;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双相增高 -病毒性肝炎 结合胆红素增高 肝排泄功能受损(肝内缺陷) - 家族性或遗传性 - 慢性特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 综合征) -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 妊娠期胆汁淤积性黄疸 - 获得性异常 - 病毒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 药物性肝内胆汗淤积症 肝外胆道阻塞(结石、肿瘤、狭窄等);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 200~250mg;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各种黄疸的常见临床特征;肤色;黄疸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血清胆红素的测定;胆红素测定的意义;;血液常规检验(Routine Blood Test);尿液成份分析 (Urinalysis);实验诊断病例 (Case);;;;;肝损害;实验室检查:溶血性黄疸(共同特征) ;实验室检查:溶血性黄疸(特殊异常) ;实验室检查:肝细胞性黄疸;;图 Dubin-Johnson综合征;实验室检查:阻塞性黄疸;; 黄疸病人的诊疗路径;;;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特点;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主要特点;淤胆型肝炎 (毛细胆管炎型肝炎) ;表 两型Gilbert综合征比较;表 先天性非溶血性疸鉴别表;总结;识黄魔 直胆色素特占强 间胆贫血柠檬黄 直胆为主示阻黄 间胆为主示溶黄 肝黄乏力纳差现 阻黄疼痛加瘙痒 溶黄贫血和浅黄 非驴非马示肝黄 ; 卧床或适当休息 适当保肝,输液 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饮食 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 勤洗澡和换衣服 被子和衣服不要过厚 ;退黄药物:中药 ; 诱导肝细胞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 Na+-K+-ATP酶的活性 促进有机阴离子在肝细胞内的转运和胆 红素的酯化 常用量为30~60mg,3次/d ; 在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中取代天然生成的毒性内源 性胆汁酸盐,使之经回肠吸收减少并与内源性胆 汁酸盐竞争肝细胞膜上的胆酸受体,使之对肝细 胞的损害减少 可稳定肝细胞膜,改善肝细胞的胆红素排泌功 能,防止胆酸引起肝细胞的溶解和凋亡等作用 治疗剂量一般为每日13~15mg/kg; 一种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中起重 要作用。膜磷脂SAMe依赖性甲基化可恢复肝细胞 膜结构的流动性和Na+-K+-ATP酶活性 促进胆酸转运,具有解毒和细胞保护作用 肝病时内源性SAMe合成减少,导致谷胱甘肽减少 或耗竭。因此补充外源性SAMe对肝内胆汁淤积有 防治作用 常用剂量:1~1.5g/d,静滴或分次肌注 ; 去氢胆酸 利胆醇(苯丙醇) 利胆酚(柳胺酚) 胆通(羟甲香豆素) 胆维他 加诺 ; 具有抑制免疫、消炎、利胆作用 常用剂量为强的松10~30mg/d,以后逐渐减 量。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 静脉点滴,3-5天后递减;激素的适应证;使用激素的缺点;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因;甲氨喋呤(MTX):具有免疫抑制和消炎作用。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有一定疗效 环孢素(CSA) :可用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 ;对稳定肝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改善肝脏代谢及促进肝功能恢复??都有重要作用 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供 抑制肝脏中枯否细胞生成TNFɑ和IL-1 抑制肝纤维化的胶原基因表达 ;继发症状的治疗;瘙痒:抗组胺药;瘙痒:肝药酶诱导剂;瘙痒:鸦片受体拮抗剂;瘙痒: 5-羟色胺拮抗剂(5-HT);瘙痒:肝移植手术;骨质疏松症;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结 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